其實好的企業管理者都清楚:人才不是尋找來的,人才是培養來的,人才是競爭來的。我們常發現很多老板一心想做伯樂,然后發現千里馬,我們也發現很多大學生,社會上很多年輕人,包括企業內部的一些員工,他們希望多一些伯樂,能發現他們這些千里馬,如果大家都有這種思想的話,會出現什么問題呢?
作為老板,總以為千里馬太少,而作為員工,總覺得伯樂太少。實際上倒退二十年甚至倒退三十年,中國在商品經濟圈里,沒有一位伯樂也沒有一個千里馬,F在眾多的千里馬是怎么來的?歸功于改革開放,歸功于經濟發展,歸功于企業競爭,說到底,是企業內部競爭。從全球的市場經濟大環境,到企業內的小環境,都是經過培養、競爭、磨合、打造,慢慢成長起來的。我們很多的創業者,在企業發展了一段時間之后走不下去了,為什么?被人才所制約,他們忘掉了人才是怎么來的了?他們更忘掉了自己是怎么成長起來的了?
想想國內第一批老板們在自己下海之前,很多都是一無所有,什么都不知道,仗著膽大下海了,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打拼后,變成了一個個老板,變成了一個個企業的管理者,變成了時代的一批令人驚嘆的“黑馬”。這種成長完全沒有依賴別人發現你,完全靠自己的摸著石頭過河積累起各種經驗把自己突出出來。如果非要加一個“伯樂”的話,這個伯樂就是市場經濟,就是一種機制,比如“賽馬不相馬”就是這種意思的體現。
在千里馬當中,執行是千里馬身上很重要的一項優秀品質。他的執行力中的執行思想、執行行動或執行習慣,也是在千錘百煉中煉就的!败娙艘詧绦忻顬樘炻殹,但軍人在入伍之前,他絕對沒有天生的執行意識,“軍人以執行命令為天職”是經過多少次的生死戰斗,多少次的訓練,甚至獎罰讓他們有執行力。當然我們說怎么來尋找執行者?說來也很容易,你發布一個命令,你想在五個當中選擇一個執行命令最好的,那發布同樣的一個命令,安排同樣一個重任,甚至不提供他們什么條件,也不給他們什么支持,那個執行效果最好的,最自覺的,力度最大的,就是你所要找的執行者。而且優秀的執行者他不光自己要干,他還會動員、帶動和他不相干的一些部門一些人和他一起圍繞著目標旋轉,他能找到很多的資源為他所用。老板所做的,就是建立這樣的一種機制,一種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為人才提供競爭的平臺,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才能真正發現、培養出千里馬來。
作者:黃鳴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