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管理是一種覺醒,是管理學全面向西方、日本學習方法工具之后,對傳統管理思想的重視與出色運用,對于受過良好的管理教育而又重視新方法、理念的管理者來說,絕對是一種新的教育和觸動。
激情管理是什么?
有人說是轉聘、有人說是評優……有層次更高一點的,說是真情的領導風格、是精神的激勵、是成長的引領……應該來說,這些都是一些各取所需的看法。激情管理好就好在它是一個體系,它涵蓋了大部分人的需求,這種激勵,是對員工個人價值的認同,也是對同類員工不同價值的區分:既承認了員工的價值、也承認了員工價值的差別;也就是說,我們通過激情管理,最大限度地認可了員工、最大限度解決了企業公平的問題,重塑和強調了“努力就有收獲、努力才有希望”的核心價值觀念。激情管理就是對員工價值的認同與區分。
人的價值是需要別人承認的,一個知道自身價值和使命的人,能夠忍受任何苦難、克服任何困難。在人力資源領域,員工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我所傷心的不是因為我的價值你沒看見,而是你看見了,卻裝作沒看見”。在沒有實施激情管理的情況下,由于政策的限制,企業往往會漠視員工的價值和貢獻,因為真正的深層次的經營理念就沒有承認員工是重要的。
除了需要被承認之外,人的價值還是需要被區分的。記得中央臺有一期《對話》節目,著名社會學家鄭也夫當嘉賓,當談到為何離開中國人民大學,接受北大聘任的時候,鄭教授說:“我看重的不是北大的十萬年薪,這對我來說不算什么;我也不是看重北大的辦公環境,人大的校長已經答應我們解決;我也不是看重北大的品牌,對我來說、對社會學來說,我們不需要。讓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我的身邊這么多資質如此之差的人,他們同樣也是教授……”也就是說,除了外部公平,內部公平也是至關重要的,社會學家亦不能免俗,何況一般人,激情管理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激情管理為什么能夠成功實施?
激情管理的根本是對員工價值的認同和區分,但能夠成功實施的關鍵,確是企業和領導的真情。激情管理就是以心交心,以真情換激情,通過公司領導與企業對員工的珍愛,認可員工的價值,喚起員工對公司的熱愛,從而搭建企業與員工、領導與員工之間的連心橋,激發員工工作的熱誠;領導風格、企業環境與發展目標,都是真情的外在表現。它絕對不是簡單地增加人工成本。物質對員工來說雖然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員工更看重的是企業對自己的認同和自身價值的體現,以及個人發展的前途,是比物質更重要的情感因素。如果缺少真情的投入,即使投入大量的成本,激勵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即便是受限于物質的不足,也可以通過真情來彌補,起到四兩搏千金的作用。而且激情管理也不一定要增加成本投入,在每一個企業,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開展。各級領導的真情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去影響員工的內心,領導干部日常的一些細節,一舉手、一投足、一點頭、一微笑、一個短信、一個郵件、幾句噓寒問暖的話、叫出員工的名字、與員工一起吃飯……都會對員工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因此可以說激情管理,并不是簡單的幾項重大措施或一場文化運動,而是一些很細微的、很細節的東西,是一種風格,是一種習慣。
激情管理的意義和價值
發明是創新,運用也是創新。激情管理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理論提出的智慧和膽識,以及對傳統管理思想精髓的有機出色運用,使理念有一套可以操作的方法。她是真正的中國式管理,雖然她不是中國式管理的全部模式,但卻是一種有代表性的有效模式,因為她繼承了中國式管理的核心,體現了“績為先、人為本、和為貴、變則通”的中國式管理的精髓:以人為本(遠不同于現在所講的以人為本或以人的價值為本),她重視人的作用,并成功開發了人的潛能。
她比《第五項修煉》中彼得·圣吉所將的愿景領導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有具體的操作方法,雖然不一定就是最科學的方法,但從目前的實踐經驗來看,她卻是最為實際和有效的方法。而與傳統的管理實踐不同的是,她有著自己的理論根據,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既有傳統中國式管理思想的精髓(孔子、老子、孟子、孫子等管理思想),又吸取了現代西方管理的精華(如績效考核等)。
作者:江攀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