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實戰派企業管理專家李任飛,致力于研究企業管理實用方法)
一個人做不做規劃,是意識問題;而能不能做好規劃,是方法問題。
規劃,是一套優化過的用于完成某項任務的系統方案。
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對人生而言,就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規劃的功能就是對這個任務從起點到目標的統籌安排,理想和目標、選擇和定位,方法和流程、風險和變化、優勢和關鍵、行動和檢視,都是規劃的重要內容。所以,規劃不是目標的簡單羅列;也不是分立模塊的拼圖游戲;也不是更不是寫出來后就鎖進抽屜的命題作文。
一個好的規劃,首先要有魂魄;晔请x開肉體的精神;魄是依附于肉體的精神。所以,在規劃中間接隱含貫穿的文化意識為魂;而在規劃當中得到直接清晰表達的思想理念為魄。魂,受環境影響最大,往往體現了社會的文化傳統、宗教意識和時尚元素;魄,受個性影響最大,往往體現了個人的價值取向和特別的人生追求。
一個好的規劃,又是一個兼顧多方利益的有機體。規劃是一套優化過的系統方案。所謂系統,就是一些基本部件按照一定結構組成一個具有完成某種任務的功能的整體。既然是“一些”部件,就不是一個部件,就需要我們兼顧各個“部件”的利益;既然是“結構”,就說明部件之間是有聯系的。事業、愛情、友情、健康、財富,對一個人來說,就是需要兼顧的,同時又是互相影響的有機體。
一個好的規劃,必定是以現實為基礎并且能夠實現。規劃不是浪漫主義詩歌,規劃也不是科學幻想小說,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一項具體的任務。無論是對于人生、職業、家庭、工作、學習、鍛煉、團隊、項目、企業、財富等哪一個問題,不現實和不能實現的規劃,恐怕只具有觀賞價值而沒有操作價值。
一個好的規劃,需要具有進取精神以及可以調節的彈性。如果我們想去完成一個比現在更低或者實現起來毫無懸念的目標,只需要延續眼前的狀態,而不需要做什么規劃。因為這樣的想法本身就說明心態是消極的,消極的心態怎么可能做出好規劃?同時,如果我們所做的規劃缺乏可調節性,沒有考慮到環境的復雜、條件的變化、測算的誤差,說明規劃本身就不夠科學,不折不扣執行的結果就是規劃失效。不折不扣的執行是永遠需要的,保證不折不扣執行的前提是規劃本身具有一定的可調節性。
一個好的規劃,還應該是明確、簡潔,方便記憶,并且是可以檢視、控制和考核的。規劃越是明確、簡潔、方便記憶,就越能深入人心,就容易發揮效力。規劃越是容易檢視、控制和考核,就越容易變為現實。
評價一個規劃的優劣,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很難找到一個數學公式去計算,也沒有一套通用的標準用以對照,也不能單純以執行結果判斷規劃的質量。以上那些關于好規劃的要求,是目前得到公認的一些原則,雖然不是定量計算的工具,但從定性角度提供一些建議,同樣具有積極意義。當然,這些定性的原則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則依賴于規劃者本人的理解、融匯和運用。
一個人,想做規劃,就是有志之士。而當有志之士理解了規劃原則并掌握了規劃的方法,就成了有識之士。有志有識之士,才能取得規劃人生的資格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