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放棄了職業目標,往往是因為職業疲勞。戀人相處時間久了,可能產生審美疲勞;一個職業做久了,也會產生職業疲勞。如果外部情況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如果自身的其他條件仍然適合做這個行業和職業,那么就應該做到“不拋棄、不放棄”。
一個人一輩子到底是跳高還是跳槽?
一個人一輩子到底是打井還是挖坑?
往往在產生職業疲勞的時候,就是接近成功的時候。勝利就在最后的堅持之中。人的心理普遍是相近的,當一個人對職業感到厭倦的時候,他的對手也已經痛苦不堪了。誰能夠比對手多堅持一天,機會就會垂青于誰。
為什么成功人士多來自平穩型性格?就是因為平穩型性格善于忍耐,愿意等待,自覺堅持,最后得到了本該屬于他人的機會。那么他人去哪里了?
活躍型,早早就辭職了,因為這家單位的業務全做過了,早就不新鮮了,沒意思,不如換一個更有前景更有興趣的公司玩玩。
完善型,發現了單位很多不足的地方,發現了領導人身上有明顯的缺點,發現了管理制度很不完善,發現了合理化建議很少得到采納,發現了同事之間勾心斗角等等。忍耐,忍耐,忍了很久,最后寫了份辭職報告。
能力型,早上出門的時候意氣風發,他想到今天單位要啟動一個由自己負責的新項目,準備大干一場。到單位后跟領導一起開會討論問題,因為一處不同意見爭執不下,越爭越激烈,最后他一拍桌子,老子不干了,走!剛一出門就后悔了,剛才是不是太沖動了?但是桌子已經拍了,人已經罵了,好馬不吃回頭草,走吧!
而平穩型,只要待遇過得去,單位的環境不算惡劣,就不會辭職。等到活躍型的人找到了其他樂趣,等待完善型的人無法忍耐,等到能力型的人拍了桌子,只有平穩型還在,有了事情不找他還能找誰呢?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就會成為專家;
重復的事情快樂做,才能成為贏家。
國際小提琴比賽的前三名,從技法上說,幾乎沒有區別,為什么能排出1、2、3的名次?那就要看誰能在演奏的時候把感情傾注進去,再通過琴聲宣泄出來,誰的琴聲就有動人心弦的效果。而在感情傾注和宣泄的過程中,演奏者獲得了巨大精神快樂。
所以,要想戰勝職業疲勞,就要用心為我們的職業和生活創造快樂。
1.讓職業不只是賺錢,也要賺認同,賺敬佩,賺笑容,賺友誼。
2.讓職業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
3.讓職業成果“青史留名”,成為家族、母校、故鄉的驕傲。
4.結交同道高人,形成志同道合的小圈子,以后想跑都跑不掉。
5.外出旅游,讓職業的神經松一松,恢復一下彈性。
6.為自己制作一個職業積累記錄,每完成一項工作,取得一點進展,都留下一條,等到職業疲勞的時候看一看,已經打下的基礎還想不想放棄?
7.對家人、老師、領導做個鄭重承諾,要把職業進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