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舉國上下正在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社會主義新中國來之不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家建立于根據地的基礎上,從湖南到陜西,一步步走了過來。企業的市場也一定建立在自己的根據地基礎上,有了自己的基地才能進可攻,退可守,憑地利,候天時,促人和,發展壯大自己。那么如何打造自己的基地市場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下:
一、 基地市場的選擇
諸葛亮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他為劉備找到了合適的發展基地,才有三國分立。由此可見基地選擇的重要性,沒有一個合適的基地,攻地略地而不能守,那么企業是無從談起發展的。基地市場的選擇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 老板的戰略意識。企業的決策人至關重要,要具有相當高的戰略眼光才能有所發展,一個縣級企業如果定位本縣為基地市場,那么企業只能是縣內龍頭,市場有名而已。當我們看到乳品企業飛鶴一路高歌的時候,誰知道他產于克山縣,拜泉縣,如果冷友斌先生把產地定位于基地市場,可能我們很少人能看到此品牌的中國行,美國上市了。
2、 基地市場應該與企業現在的產能有一定的匹配能力。大馬拉小車不行,小馬拉大車也不成。你的產能只夠一個縣城,你的產品去打省城市場完全沒必要,要逐步跟進。反之亦然。
3、 產銷之間的地理條件、資源條件。一般來說由近及遠,基地市場是公司的核心市場,應該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運輸半徑,原料條件,對市場資源的整合能力等。蒙牛當初選擇呼和浩特為基地市場,與伊利相搏,打出“打造內蒙古第二品牌"的宣傳,就是考慮了這些相關因素。
4、 基地市場要有一定的消費者容量。沒有消費者就沒有市場。一般來講消費群體容易的大小決定了市場容量的大小,城市集中的人口,不同的需求成了很多企業的首選。
5、 要考慮市場競爭能力。敵弱我強是基地市場的一個選擇條件,敵強我強也便于跟隨戰略的實施,根據企業戰略的選擇,考慮到市場競爭能力是基地選擇的一個重要條件。
6、 要考慮產品的適應性。基地市場是以消費者人群為基礎的,各地人的風俗習慣都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條件。
總之基地市場的選擇要考慮的東西很多,但最重要一點就是自己企業的優勢如何會發揮最大,劣勢會體現最小,這樣的基地市場才便于經營,便于發展,便于帶動其它核心市場。記得95年的時候,小雨點靈芝飲料在哈爾濱攻城略地,做為牡丹江市的產品在哈爾濱市場不但站住了腳,而已深受大家喜愛,那時選哈爾濱為基地,步步為營成為東三省的品牌應該說沒有問題的。而尹總卻大步前進,沈陽、平頂山、天津、北京一齊出擊,雖有葉茂中《緊急尋找小雨點》的創意轟動京華,全企業也由此而漸漸消失風雨中,而當時不被看好的宏寶萊還在健康地成長。
二、 打造基地市場應該做哪些基本工作呢?
選擇好了基地市場,就要傾力打造,把基地市場變成銷售的大本營,銷量的排頭兵,進攻的基地,防守的堡壘。為此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項基本工作:
1、 把品牌在基地市場廣泛地、深入地宣傳。品牌是一個企業的名片,形象代表,要讓消費者知道并稱贊,要宣傳出知名度和美譽度。如天津桂花祥的麻花,哈爾濱的秋林紅腸,北京的全聚德烤鴨都是品牌深入人心。品牌在基地市場開花結果,勢必要加大宣傳達室力度。如完達山乳業把哈爾濱做為基地市場,他們的宣傳是立體的。電視廣告強化了高空作業,報紙廣告細致介紹企業與產品詳情,樓宇戶外站臺等廣告占據媒體高點,車體廣告強調了流動性,而終端的POP,堆頭陳列,家庭訂奶箱、購物車,儲物柜點點滴滴,橫縱結合,品牌的傳播效果超過伊利蒙牛,基地市場的話語權牢牢的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2、 銷售渠道的星羅棋布,密實有序。星羅棋布強調的面廣,密實有序強調的是和諧深入有效。做為基地市場不是表面文章,而是要功底扎實。銷售渠道不能單一化。如秋林紅腸,在哈爾濱可以說是渠道極多。在各大型商場有專柜,在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中型超市,食品店、蛋糕店都有產品銷售,另外在所有的繁華街道,旅游景點還開設了專賣店。香味飄遍冰城,你決不會在需要時購買不便。由內及外,大小網點有序,渠道與品牌相響應,宣傳與實物相對照。哈爾濱作為基地市場成就了秋林紅腸,秋林紅腸也成為了哈爾濱的一張城市名片。
3、 基地市場的產品價格體系要清晰不亂。秋林紅腸市內只有一個價格,這也是成功的要義,而象后起的義利腸、和鑫腸今天這價,明天那價,這里此價,那方彼價,促銷不斷,價格混亂,那么就一定難成氣候。因為價格不統一,體現了公司管理不到位,對合作伙伴對消費者不負責任,那么你的品牌宣傳與渠道越多,也一定會帶來更多地負面效果。基地市場也就成了“菜市場"了。
4、 基地市場的產品體系要完整。基地市場不是其它市場,以暢銷產品為主,而基地市場要是新品,利潤產品的展銷地,示范區,推陳出新的發起地,不能只做成熟的暢銷產品,眾多的產品單元才能夯實基地市場的基礎,如北大荒米業的產品出省的可能就幾十種,而在基地哈爾濱產品總量達到近百種,不斷的開發新產品,嫁接在成熟產品上,隨時增加渠道張力和贏力能力。
5、 打造基地市場要有基地型人才。基地市場有其自身的特性,要的是基礎不斷堅實,潛力不斷挖掘,后勁還要實足。基地型人才也要具備類似地特點。有的銷售人員適合于開疆拓土,卻不愿意守成維護,有的人員反之。這兩種人才都不太適合基地市場的管理,兩點不能偏廢才能合格。縱深的開拓市場,平衡地進行維護,在各種合作伙伴的利益關系面前能夠從容不迫地處理,這樣才能在基地市獲得成功。
總之打造一個基地市場,工作眾多,但捷徑沒有,其中猶為重要的就是人員的培養和渠道的培養,毛主席講過:“戰略制定以后,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干部"。所以人員的重要性要更多于其它工作。而渠道的培養也主要是涉及合作伙伴相關人員,一內一外,做好了這兩種人員的培養,基地市場的工作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 基地市場人員和渠道的培養
基地市場的培養是基地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地人員的培養原則是人才要有大局觀、奉獻精神和協作精神。企業的基地人員要老中青三結合式人才結構。老中青不是指年齡上的,而是指開發基地市場的資深業務人員,后期進入市場的經驗業務人員以及補充的新鮮血液型業務人員。
1、 基地業務人員的培養從企業文化開始,把企業對基地市場的戰略方針培訓給基地工作人員,人員的素質上要攻守兼備,擅長發現新的機會增長點。
2、 基地業務人員要做好四字功課。筆者通過多年的營銷實踐,整理出業務人員的四字功課:細、實、磨、潤。要求工作務實細致,有耐心耐力,有能力為客戶帶來好處,贊揚。“細"講究責任,“實"講究執行能力,“磨"講究基礎扎實,“潤"講究工作技巧。
3、 基地業務人員要能伴隨著基地業務的發展而發展。工作上要設計出員工的發展路線,為每個人設計出職業規劃,這樣人趨為材,材得其用。否則基地人員不穩定,對打造基地市場不是好事。
做好基地市場人員建設與培養工作的同時,我們還要做好基地市場重要渠道的培養,讓渠道成員能且樂于做企業的產品,把企業的產品做成渠道成員的重要產品。我們知道當產品品牌達到一定情況后,價格的透明度也越來越高,而經營者的利潤不斷地受到侵蝕,積極性就不高了。為此,做好渠道成員的培養要關注以下幾件事:
1、 把渠道成員的層次設計清楚,讓其各行其責,各受其利。層次不易過多,如快銷品在三級即可:經銷商、分銷商、終端。
2、 把渠道成員獲利空間與未來利潤空間留好,保證長期穩定,設計時限,要為合作伙伴留著未來及未來的希望。與海爾合作象征成功,與五谷道場合作曾經受損。筆者曾服務于一家企業,是做方便面的,把分銷商的利益算到了骨頭里,讓經銷商只有量的增長,沒有利潤的增加,最后大家分崩離析。
3、 基地渠道要不斷延伸,擴展,就象人體的血管一樣,越來越細而不重合矛盾。這樣才能根基越來越深,抵御能力越來越強,基地才能稱其為大本營。我現在服務的飲料公司正采取這種渠道延伸策略。以黑龍江市場為基地,哈爾濱先是大超,然后中超,然后小超,然后食雜店,校園點,社區服務,冰品攤。在批發市場,先是街頭店面,后是批發散貨攤床。在哈市周邊薛家、松浦、黎明、王崗不段設點細分。哈市周邊的縣域市場設經銷商,通過經銷商在各鄉鎮設分銷商,然后再在大的村屯設特銷商。環環相扣。雖然還沒功成名就,但也初顯渠道張力,在中秋、國慶之際后勁十足。
四、 要把基地市場做得基業常青
企業決定做好基地市場,也一定會用心去做,但能否堅持,能否讓基地市場基業常青,則是企業重大戰略。特別是應該重視以下幾點:
1、 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基地市場不能只有經驗論,還要有創新發展。如果聯想沒有創新,將后被歷史淘汰,如果蘋果電腦沒有創新,將瀕臨破產。企業如是,企業的基地市場更如是。渠道在變,消費者在變,消費者的觀念也在變。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的每況愈下就是證明。
2、 基地市場負責人不能驕傲。基礎市場本身是重點市場,從銷量上、人員上都會有一定優勢,常期負責此市場的經理很可能驕傲自大,只要有銷量第一的帽子就不思進取,如此一來,基地市場競爭力將會螺旋式下降。
有此兩點,基地市場能夠與渠道伙伴精誠合作、與時俱進,一定能夠做到基業常青,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liwanli203@sina.com
作者:李萬利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