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阿基米德可能是第一個會用聚焦理論的人類了吧。他通過凹面鏡聚焦陽光,將和煦的陽光溫度升高數倍,而后投射到易燃物上便能將其點燃。此后,物理學總結出了這樣的道理:當分散的能量聚焦后便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后來這一理論在軍事、經濟、社會等領域也得到了驗證與實際應用。下面就是這一場景的真實再現:
公元前213年,羅馬與迦太基進行海上霸權地位的爭奪,敘拉古作為夾在兩個強大國家中間實力較弱小的城邦,必須依附其中一個國家,以得到其庇護,最終敘拉古國選擇了投靠實力略強于羅馬的迦太基。此舉激怒了日益強盛的羅馬帝國,羅馬派遣瑪爾凱路統帥率領重兵企圖征服敘拉古城邦。
由于雙方兵力相差懸殊,敘拉古只能采取防守的策略,羅馬軍隊一次次的攻城都在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幫助下被擊退,但是,敘拉古城邦的士兵也損失嚴重,無數士兵受傷。經過了幾個月激烈的攻防戰,在敘拉古城防御最弱的時候,瑪爾凱路又組織了更大規模的海上軍隊來進攻敘拉古城。
此時城中士兵多已負傷,守城器具:巨石、弓箭等也已經不足,全城陷入恐慌,此時,阿基米德召集城中的婦女兒童來到城上,每人拿著一面鏡子,集中向一艘羅馬戰船的白帆上照射,不一會兒,白帆冒出縷縷青煙,隨即燃起了火焰,海風一吹火勢隨即變大并吹到相鄰的船上。羅馬軍隊大亂,跳水淹死,被火燒死,互相踐踏而死的人不計其數,羅馬軍隊此次進攻在一戰未開的情況下便狼狽地逃回了羅馬。
李德•哈特上尉認為:“如果把戰爭的原則濃縮為一個詞,那就是“集中”;克勞塞維茲將軍說過:“沒有比戰斗力的集中更卓越、更簡單的戰略法則了”孫子在《孫子兵法》虛實篇中也提到這樣的作戰策略:“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孔子在其博大精深的儒家學說里,曾提到“逐二兔,不得一兔”。其意為追逐兩只兔子,你連一只也得不到。原因是目標分散,精力與體力分散,結果就是零。儒家思想的另外一個代表人物孟子(前372—前289)有一著名言論即“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成語的由來,意思是說我喜歡的東西很多,但萬事萬物不可兼得,我只能取其一。
老子核心思想“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這個思想在其“多則惑,少則明”、“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等言論里也得到彰顯。而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是道家學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莊子在《知北游》中說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其意為人之精氣神實在有限,分散則會讓人死亡。
韓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有一名言,即“天下有信數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有所不能勝”,大意是無論擁有多少智慧、力量、能耐等,總有辦不成的事情,一個人不能為所欲為。
墨子(約公元前468年~前376年)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曾提出“兼愛”、“非攻”等著名觀點。其有一名言即“節儉則昌,淫佚則亡”,大意為節儉就會昌盛,荒淫就會敗亡,表達了不貪婪、不揮霍、不縱欲的思想主張。
佛教主張舍得,即“舍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說白了就是什么都要,什么都將得不到。說的都是一個意思。民間諺語是生活經驗和智慧的濃縮,從不同角度折射了相同的哲理:聚焦!一招鮮,吃遍天;一馬不配兩鞍,一腳難踏兩船;龍生一子定乾坤,豬生一窩拱墻根;莫學燈籠千只眼,只學蠟燭一條心;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一手捉不住兩條魚,一眼看不清兩行書……
胡錦濤“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30年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的成績。馬云“企業也罷,人也罷,做到了一定程度,重要的不是把握機會的能力,而是拒絕機會的能力”。勇于拒絕,聚精會神,讓馬云經營的品牌揚名四海。董明珠“堅持,不顧一切的堅持”。心無旁騖,堅持到底,堅持出了一個格力空調帝國。王石“人要學會做減法”。不貪婪不求全,企業經營做減法,品牌業績成倍加,萬科終成為笑傲江湖的地產大佬。茅理翔“我們不做別的,就做廚房領域,而且要做最高端的,要賣得貴,更要賣得好”。不做別的,只做自己擅長的,讓方太成為中國廚房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品牌。
這一點,如果你去翻翻《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簡歷,就會發現它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即都是腦子一根筋,只走一條路,專做一件事:如,物流快遞類第一名是UPS公司,UPS發展到今天腦子只有一根筋———用最快的速度把包裹送到客戶手中,UPS就把業務做到了全世界;世界第一強、零售業的老大———沃爾瑪自始至終只做零售,錢再多都不買地,從不去做房地產,只走一條路;通用汽車,它是世界第二強,一百多年來只做汽車與配件,資產達到八萬億了,也不去做航空與輪船,專做一件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是一條路走到底,錢再多,都只做軟件,其他行業再賺錢都不去做;沃倫•巴菲特專做股票,很快做到了億萬富翁;喬治•索羅一心搞對沖基金,結果成了金融大鱷;女作家羅琳40多歲開始寫作,而且專寫哈里•波特,竟然寫成億萬富婆;而市場先機的潛望鏡洛克菲勒專心于石油產業,他成為那一時代最有錢的商人;福特專心于生產廉價小汽車,結果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富有和最有權勢的人物;卡耐基專注于鋼鐵事業,積聚了宏大的財富;吉列致力于生產安全刮胡刀片,使全世界的男人都能夠把臉刮得“千干凈凈”,這也使他成為一名富翁;伊斯特曼致力于生產柯達小照相機,這為他賺進了數不清的金錢,也為全球億萬人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所以,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品牌,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國家,財力、精力、時間等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以限資源追逐更多目標,就是窮折騰,瞎鼓搗,只能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聚焦、聚焦再聚焦,專注、專注再專注。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就是了不起。
軍事上衍生而來的聚焦理論在營銷中同樣適用,每個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為了取得相對的強大競爭優勢,需要把資源集中起來,以取得戰局中一個或幾個關鍵點上的相對性優勢,而后由關鍵點的成功帶動全局的成功。
成為專一的微軟,還是成為多樣化的通用電氣?中國眾多完成了原始積累的企業家,正在積極地探索著這個命題。似乎多元化在中國的企業家中間,更有市場,但我們認真觀察市場,卻很難從中國企業中間發現能夠成功進行多元化的“通用電氣”。春蘭和海爾均是多元化策略的信奉者,它們進行多元化運作的結果,同樣不太成功。
在過去很多年中間,春蘭集團一直在不斷地變換自己的營業范圍。1994年,在春蘭空調正紅火的時候,春蘭上馬了摩托車項目;1997年春蘭收購了南京東風汽車廠,上馬中型卡車項目;2002年春蘭又決定上馬“高能動力鎳氫電池”及電動自行車項目。盡管春蘭在國內奉行多元化的企業中間,尚屬操作的比較成功的企業,但時至今日,春蘭多元化項目,幾乎沒有一項達到通用電氣“數一數二原則”的標準,曾經占據領導優勢的春蘭空調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喪失了領先優勢。
同樣是奉行多元化的企業,海爾集團的多元化,不管電視、電腦、手機還是保健品、金融、廚房用具,都鮮有成功的先例,到是海爾集中在“白色家電”領域內的相關產品——冰箱、空調、洗衣機、冰柜四駕馬車成為拉動海爾快速發展的龍頭。海爾空調迅速取代春蘭成為該領域的龍頭,洗衣機則迅速取代小天鵝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冰柜也打入了行業前三名的位置。實際上,海爾集團能有今天,不是因為海爾不斷嘗試的多元化舉措,而是海爾聚焦在白色家電領域內的努力。
其實多元化的不成功例子早在預演,1997年巨人集團因為多元化,導致資金鏈斷裂,陷入破產境地。5年后的2003年,對于多元化,史玉柱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我已下定決心,堅決不碰。”史總還認為:雖然現在很多企業在談多元化,而且憧憬著美好的前景,但回頭看看十幾二十年前,同樣有很多企業雄心勃勃闖入新的行業,然而成功的先例幾乎沒有。
不管怎樣,未來十年中間,對于完成了原始積累的老板們來說,聚焦還是多元化,夠他們頭痛的了。但我堅持認為,市場上的真刀真槍從來都沒有什么所謂的秘訣。如果,你硬是認為存在幫助令狐沖笑傲江湖的“獨孤九劍”的話,那么這個秘訣就是:戰術與資源的聚焦!譚小芳甚至認為,聚焦資源的經營策略將成為在市場搏殺中制勝的關鍵,對于規模小,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今天我們就結合品牌營銷位談一談聚焦法則。譚小芳通過兩個故事,一個案例講一講品牌營銷的聚焦:
1、一個故事
有位大俠赫赫有名,慕名挑戰者眾他。一日來了一人,大俠就問你過去都練過什么啊,那人說我過去10年練了十八搬武藝,你要小心了。大俠微笑,沒消幾下就將那人打跨。一日又來一挑戰者,大俠依然問他過去都練了什么,挑戰者說我過去10年什么都沒練,就用心練了一個鐵頭功。大俠一聽,二話不講,俯首認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營銷人要精修“一門功夫”,掌握“一門絕技”,你就是營銷界內不可戰勝的高人。
2、第二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想找一個宰相。后來終于找到一個可以當宰相的人,但他先說要殺他。經人勸解,就要他用一個盤子,盛上滿盤子油,從東城捧到西城,不準滴出一滴,否則即殺頭。這個條件很不容易做到。他走在路上,他的父母妻子在哭,他沒有看見;漂亮的美女從他身邊走過,他沒有看見;后來忽然又來了一個瘋子,嚇得滿街的人亂跑亂跳,可是他一心一意在盤子上,仍然沒有看見;不久又遇到皇宮失火,一時救火的人很多,鬧得紛亂不堪,這時在殿梁上的一個蜂窩被火燒了,一群黃蜂亂飛,到處飛著螫人,這人雖然被螫了幾下,可是始終沒有感覺到,仍然專心致志的捧著油盤往前走。最后,他竟達到了目的地,一滴油也沒有滴下來。于是國王便拜他做宰相。國王以為一個人做事,能夠這樣專心,便是喜馬拉雅山也可以平下來,何況其他?(選自《胡適說禪》)古代“瑜伽”那種苦修入定的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變化了許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變的是形式,其目的沒變,都是為了達到一種專注的境界。
3、日本第一矮山
據日本媒體6月23日報道,日本知名度最高的全國第一矮山是位于大阪港區的天保山。天保山標高4.53米,是在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7年)末期,由河川疏浚工程產生的砂石所形成的人工山。21日,天保山盛大舉行登山大會,并發出5萬張“登山證明書”。日本各地多座非常矮的山多年來為爭奪“全國第一矮山”頭銜拚得你死我活,讓人不禁感嘆:看來“兇悍”的旅游品牌定位是被激烈的市場競爭逼出來的啊。因為人們對“第二”向來是漠不關心的,奧運會金牌與銀牌獎金相差一倍半,就是一個最形象的例子。所以民間才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之說。記住:第二不是第二,第二什么都不是!
蓬達集團度假卡推廣中心在譚小芳老師的建議下,專注于河南市場的開發,歷時半年后,“專注河南”的戰略營銷行為非常成功,取得了關鍵市場份額的大幅提升(近期已經將主力移師北京)。蓬達度假卡負責人之一劉曉婓確定了聚焦資源的戰略,戰術上也不僵硬,而且并未盲目地進行強勢行銷,而是根據市場情況,根據競爭對手情況靈活地運用營銷戰術,迅速地蠶食了傳統分時度假業務的市場份額。通過蓬達度假卡的推廣和策劃,譚小芳總結出:戰略性聚焦的一個關鍵所在就是找準聚焦點,即找到競爭對手的弱點與戰局中的關鍵點,這樣才能把聚焦的力量發揮到及至,這一點,在蓬達度假卡的案例中有了很深刻的感受。
給各位企業家的忠告是——沉重的大錘我們并不畏懼,因為其笨重,我們很好躲閃與防御,而一只不足百錢重的弓箭卻令我們畏懼,畏懼那鋒利的箭頭。我們營銷人需要整合聚集自身資源,把大錘煉造成鋒利的箭,而后,在戰場上準確地把箭射中要害的靶心。
最后,再次重申一下觀點:一個人,一個品牌,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資源、精力永遠都是有限的,以有限博無限,純屬瞎折騰,來自譚小芳老師的專業建議:聚焦、聚焦再聚焦,專注、專注再專注。一個人若能把全部的心力投入到一項事業中,一心一意專注于這一目標,他就能獲得最大的成就。他們營造完美人生、成就輝煌事業的鉆石法則是——“專注是金”。
作者:譚小芳 來源:慧聰網企業管理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