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一個以知識、智力和創新能力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變成能力才有用,能力作用于知識才有力。能力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支配和操縱社會與人的發展的主導力量,人們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實現自身價值。故此,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造就能夠把知識、技能有效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利潤的“能人”。
能本管理的內涵和作用
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的基本原則和理論,它強調的是人在組織中的主體地位與主導作用,進而圍繞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展管理活動。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以人為本的管理又有其歷史局限,未把人的實踐創新能力這一人性的根本內容凸現出來,未能看到人的能力在確立和實現人的主體性及其價值中的基礎地位,因而未能認識到以人的能力為核心內容的人力資源的價值。
實際上,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創新能力將發揮主導作用。從此意義上講,以人為本首先應當以人的能力為本。這里的能力,其內在結構是由知識、智力、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構成的。
知識是人的認識能力的體現,智力是知識轉化為智慧的能力,技能是智慧在工作實踐中的一種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是以知識、智力、技能為基礎的改造世界的能力。這樣,由知識到智力再到技能最后到實踐創新能力,就呈現出一種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由認識世界到改造世界的發展過程。
能本管理的目標與要求
能本管理的理念是以人的能力為本,其總的目標和要求是:通過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能力,從而實現能力價值的最大化,并把能力這種最重要的人力資源通過優化配置,形成推動企業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巨大力量。
它對文化價值觀的要求是:現代形態的文化價值觀應建立在能力價值觀的基礎上,在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條件下,人生的一切追求、一切活動首先應該圍繞如何充分正確發揮人的能力而轉,因此在對組織和成員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定和獎懲時,應該首先看其能力的發揮及其為社會作出貢獻的狀況。
它對組織和成員之間關系的要求是:組織既提倡每個人要通過充分正確發揮其創造力為社會多作貢獻,以實現個人能力的社會價值,也要為每個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相對平等的舞臺、機會和條件,還要引導員工把個人的發展目標同組織的需要統一起來,使組織和成員形成一個責、權、利統一的命運共同體,并且在其中都有一種危機感、責任感、主體感和成就感,從而促進個人和組織共同發展。
它對組織的特征、形態和目標的要求是:努力消除人情關系、權本位和錢本位在組織中的消極影響,積極營造一個能力型組織,使組織的制度、體制、管理、運行機制、發展戰略和政策等,都要圍繞有利于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能力來設計、運作;努力消除維持型組織,建立一個創新型組織,逐步實現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技術創新;努力消除經驗型組織,將組織改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即從組織結構、形態和制度設計到組織成員的理念、價值觀、態度、心理、思維和行為,都應具有強烈的自我組織、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它對組織成員的要求是:各盡其能、各盡其才、各盡其用,通過自覺地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通過工作實績驗證自己的能力。
建立能本管理激勵機制
崗位匹配機制。管理學家泰勒說過,只要工作對員工是適合的,他就是第一流的工人。潛能開發中一個重要的機制是個人與崗位相匹配,通過崗位匹配達到開發潛能的理想效果。企業員工與崗位相匹配,蘊含著三重相互對應的關系:一是每個崗位都有特定要求與相應的報酬;二是員工想勝任某一崗位,就應具備相應的才能與動力;三是工作報酬與個人動力相匹配。崗位匹配可使企業增強對員工的吸引力,迫使員工提高工作業績,達到員工對崗位的滿意度,開發員工的潛能,使企業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