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刨根問底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不少老板或主管最怕管自己不熟悉的行業,遇到部門技術人員或具有專家(專業)身份的人,恨不得能躲多遠就躲多遠,尤其是剛剛調換新崗位的主管,剛上任時不注意調查研究,有心理障礙,不能不恥下問,時間長了更不敢問――怕別人說他外行,什么都不懂。結果讓下屬,尤其是懂行的下屬抓住弱點,胡蒙一氣,工作上不去還不敢管,也管不了,做了不管事的劉阿斗,蒙事的老板(主管)業績能好得了嗎?
有人要問,開始霧里看花看不出門道,后來云山霧海不好意思問,新來的或外行主管怎么才能較快地抓住牛鼻子,掌控局面呢?
記得2002年皇明干部調動時,按例集團搞9000管理的一個干部調任主管生產,他對9000質量管理體系是專家但對生產制造、工藝設備、技術等某些方面是外行。一天質量部門反映:熱水器支架噴塑工序附著力指標不合格(該工序指標是熱水器主支架防護層防腐、防脫落的關鍵指標,將影響整機壽命。問題嚴重甚至會造成坍塌,摔落傷人事故),而廠領導對此束手無策。
我到車間后,找來這位制造部長問怎么回事?他答不上來,紅著臉說自己是外行。我知道應讓他學會外行怎樣領導內行,并從外行變內行。于是我讓他把該車間管技術、工藝設備、生產的幾個干將都叫來,當著他的面演了一出“外行”管內行的好戲,在噴涂生產線旁,我開始發問。
問:聽說噴塑附著力指標不合格?
答:是的。
問: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工件表面前處理不合格。
問:什么原因?
答:前處理液溫度太低。
問:為什么低?
答:環境溫度低。
問:為什么環境溫度低?
答:臨近大門常開關。
問:為什么常開關?
答:人員需要常走動。
問:能不能走其他的門?
答:能。
問:怎么辦?
答:這門不再開了。
問:不開以后可以嗎?
答:不行。
問:為什么?
答:這門還透風。
問:為什么?
答:門框和門縫隙太大。
問:怎么辦?
答:封上。
問:怎么封閉?
答:上膠條。
問:膠條封上就行了嗎?
答:不行。
問:為什么?
答:門是鐵的,傳熱快。
問:怎么辦?
答:用棉簾子才行。
問:這樣行了嗎?
答:還不行,溫度還是達不到工藝值。
問:為什么原來的環境夠了,而現在不行?
答:原來還要輔助電加熱。
問:現在呢?
答:壞了。
問:修了嗎?
答:修了,兩個星期后廠家才能修好。
問:眼前怎么辦?
答:用臨時電加熱管。
問:用了嗎?
答:用了。
問:行嗎?
答:不行。
問:為什么?
答:臨時買的質量差,待幾個小時就壞。
問:為什么壞的還買來?
答:沒有檢測。
問:咱們能檢測嗎?
答:能,來不及。
問:有原來檢測過的嗎?
答:有,咱們常規產品(太陽能熱水器)上的輔助電加熱管質量就很好,壽命長。
這時在場的人全都豁然開朗,有人說,怎么沒想到呢?咱們現成的配件質量最好干嘛要舍近求遠呢?不過單根的功率太小,不夠。我不說話,鋒利的眼神看著他們,等著他們想。
有人答:唉,對了,多加幾根組合不就有了嘛!
問:還有什么問題嗎?下一步,怎么辦?
答:干!
問:(我親切地拍了拍他們幾個的肩膀并推了一把說)對呀!還愣著干啥?
他們幾個不好意思地朝我咧著嘴傻笑著跑著忙活去了。幾個小時后,一切搞定!沒等我開口說什么,那個新主管開口了。
說:我服了。
問:服什么?
說:服你懂裝不懂。
問:我要是真不懂呢?
說:不懂的比懂的還厲害。
問:這就抓住了管理的真根兒了,實際上我們高高在上的永遠不可能也不需要對下屬對具體業務懂行和了解,但我們比下面這些內行懂得更多的話那就是管理之道,這管理之道的根本是什么呢?
說:是我們更重視質量,更知道公司要什么。
問:我們為什么這么重視質量?公司為什么要這些指標呢?
說:為了消費者。
問:所以你的下屬是細節專家,是內行,而你應該是什么專家,什么內行呢?
答:是公司大道專家,文化專家,公司標準和各項指標的專家,是消費者需求的專家,更是刨根問底“憋死牛”的專家。
問:你現在還因你不懂行不敢問不會問嗎?
說:不了。
問:不但不怕問還會問上癮,成為追問專家,你問他們,他們會瞧不起你嗎?
說:他們自顧不暇,忙于想招,哪里還顧上這個。
問:不但顧不上反而會不知你的深淺,這新來的頭可不好糊弄,從今往后老老實實該干嘛干嘛吧。不單如此他們還向你學了這絕招如法炮制,整他們的下屬,這工作不就一順百順,一通百通了嗎?
后記:上述案例可謂集“切問近思,博學而篤志”之大成,“切問”切入引發人(包括被問者)近思,使人篤行以成事而后“博學”亦在其中。
作者:黃鳴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