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定價要考慮讀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縱觀近幾年來的暢銷書價格,可以發現一個基本特點,即價格都在20元上下,單本書零售價格超過25元的比較少見,超過30元的可謂鳳毛鱗角。在《誰動了我的奶酪》大獲成功后,更史是出現了所謂16.80元暢銷書的“黃金價格”現象,如《致加西亞的信》、《郵差弗雷德》等。但是定價策略不僅僅表現在圖書的價格高低,在銷售過程中使用價格桿杠促進銷售是其他行業最常用的促銷手段,但這一手段在我國暢銷書的打造中并不多見。
主客觀心理:一般認為,定價有客觀和主觀之分。尾數的定價,定價低的圖書,帶尾數通常被認為是客觀的、真實的、合理的,而整數定價則被認為是主觀的、隨意性的、不真實的。比如一本書定價16.8元比17元要好。而定價高的圖書,整數一般被認為是真實的,帶尾數被認為是虛假的。如一本書若定價為199.99元,讀者會認為是虛假的,而定為200元可能要好些。
對比定價:這種定價策略適合于裝幀不同的同一種書,如果某一種圖書的精裝本市場更大一些,可在多印精裝本的同時,印制少量的平裝書,并將這二種書的定價差距盡量縮小,促使趨利心理的消費者前去購買。如果某一種書的平裝本市場較好,也可在大量印制平裝本的同時,印制少量的精裝本,并將二種書的定價差距盡量拉大,讀者經比較后再購買。
價格的變化:價格的變化有三種情況。一是取脂定價。它是指新品種圖書上市之初在沒有同類圖書競爭的情況下所采取的一種高定價策略。這種策略可以獲取預期利潤,重印時可降低價格,增強沖鋒力。但必須在圖書確有競爭力,出版社對圖書市場有充分的了解,而且發行速度要快等前提下運用此策略才能達到目的。二是滲透定價策略。這種策略適用于市場前景較好的小碼洋圖書。因為小碼洋圖書在上市之初,一般不太容量被人注意,把價格定低一些,容易讓讀者接受,從而逐步打開銷路并占領市場。形成品牌后,可在重印時提高定價。三是圖書在不同時期以不同價格銷售,比如周末和節假日降價促銷,圖書發行到一定階段,成本降低,市場出現疲軟,可以降低價格以拉動需求。《廊橋遺夢》在美國賣了400萬冊,這本書的定價是14.99美元,但促銷期間價格是9.5美元。 作者:成蔚帆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