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使用、組合與資源分配
不可能一個人做完團隊所有的事情
開始創業,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你不可能一個人做完團隊所有的事情。面對紛繁的公司事務時候,你將選擇怎樣的方式來配置你的資源呢?是采用基于資源的方式,由自己或者少數幾個人做?還是找不同的人共同來做?
看待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從經營公司的根本目的說起:經營公司的根本目的,就是盡可能的以最少的資源,產出最大的效益。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人做還是找不同的人來做,在固定利益面前,是沒有區別的。問題在于,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市場競爭不可能說你能力有限就照顧你。
所以,找不同的人來做不同的事,這是現代市場競爭的基本分工。當你的賣白菜的時候,你可能一個人去進貨、運輸、販賣等等。但是,你經營跨國貿易,你就不可能同時在中國做銷售、在美國做研發、在歐洲生產,這是不可能的。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這一點必須在經營企業之初就應該認識清楚。這樣,我們就必須改變做員工時的心態,真實的從資本的角度來看,尋找各種資源和人才,來增強自己的能力,創造競爭優勢,獲取更大的利潤。
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是逐漸完善的。開始創業的時候,事情沒有那么多,為了成本,你可以自己兼做好幾個環節。但是,企業要發展壯大,你要更多的事情要做,就要逐漸將一些工作分給其它人來做。由一個、兩個、三個直到更大的規模。反過來說,當企業發展不順,或者是不需要的時候,也要反過來,裁掉多余的、效率不高的人。這一切,都是根據實際需要來做的,不是死板不變的。
用人的風險及防范
通常來說,傳統的生意人,都是精于技術、市場或者是關系的人,它們這樣的人,喜歡自己把一切事情都掌握在手中,而將一些閑碎的事情,交給員工去做。這樣,就像我們通常在私人公司常看見的一幕,老板忙了個底朝天,而員工通常都在聊天,無所事事。整成老板養著一大群員工的家長帶小孩的模式。并且,時時不放心員工,而在需要用人的時候,又相恨找不到人才。
在這種情況下,我采取這樣的方式:將工作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找不同的人來做。比如,對于一些高技術、職業技能很強的工作,我會找一些專業人士來做,就像會計、高級技工等等。而一些常規的、具有很強的模式化的工作,我就做成模板,讓一些能力差的人來做,持續培養人才;而對于一些關鍵的環節,我會讓自己人做,當其它人的信用、能力、忠心都適當其材時,我就會讓他們來做。
對于這種分工,我稱之為1/3式的人才平衡。自己人、忠誠度高的人,占1/3,日常事務、安全的人,再占1/3;剩下的1/3,由專業人士,擔當。其實,這是一個個矛盾構成的復雜事情,不可能一刀切,只能以不同的方法,去處理不同的矛盾。有時,親人不一定親,外人不一定外,有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會背叛。這是一個利益體的管理,就像中醫一樣,要時時關注,思利及人、感同深受,許多事情,都不會是一夕之間發生的事情。
就拿背叛來說,有人背叛你,在于有很大的利潤驅動。而這種人,往往是掌握技術、市場等等很強能力的人,他們的背叛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是的。通常來說,人一有了能力,就會有更大的夢想,誰都想飛得更高。而這樣的人,隨著工作經驗的提高、能力的加強,就會有這個傾向,問題在于你感覺到了這個問題沒有。如果,你感覺到了這個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調整利潤分配體系;或加入競爭;或分拆工作等等,就會減少這種可能性,而不要期望別人有多么高的忠心。
從根本上來說,我喜歡從制度框架來制約公司的各種力量。越是關鍵的職位,越是具有高風險,如果你不從制度上去防范這種風險,放誰在那里都會出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無非是以下幾種:公司制度、流程審批、職位分拆、充分競爭、資源控制、利益分配、思想教育、培訓體系及信用管理等。有些時候,可以單獨使用一個,也可以交叉使用,這樣就可以從更大的程度上去避免這種風險。
老板的價值在于管理
作為老板,你的應該基本什么,你的價值究竟在那里?像我們從專業崗位上來的人,均需要跨越自身的盲點:一方面,我們來自這些崗位領域,繼續往前做,需要這些崗位能力的支持,它是現在立足的根本;另一方面,它又是未來發展的障礙,不放棄這些視角,就無法走得更遠。我就有這樣一個朋友,她在這中間無法找到自己,時而知道要放棄這種視角,時而又緊握住這種角色。這樣,帶給她的是在生存之間徘徊,既不會死亡,也沒有發展,因為她不知道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
當你成為老板的那一刻,你就面臨如何對待人才、對待自己的價值的問題。像上面說的那個例子,就存在找不清自己定位的問題。我是這樣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從根本上,我是一個企業主,這關系到以后的發展及整體定位。但是,現在我又是一個專業技能掌握者,這樣我就具有兩個屬性。這兩個屬性,以企業主為框架,再賦予自己另外一個屬性,就是專業接納掌握者。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真正對待自己的雙重屬性及更多人才的容器,容納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事業。
為什么要這樣區分呢?首先,專業技術掌握者的能力是可以替換的,可以尋找其它人來替換自己的工作的。但是,企業主的視角、資源及能力是不可能讓別人來替自己做的。這個時候,就要善于管理自己、管理別人,尋找自己的根本定位,逐漸將自己從專業技術掌握主的依賴中解脫出來。一開始的時候,我主要兼做技術,因為這讓我支撐起公司生存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又逐漸將技術工作規范化、模板化,并且找人來逐漸接替我的這部分工作,而我則專注其它更需要我的工作,比如管理。
可能許多人認為,這樣效率不夠高,發展很慢。其實,我認為:在中國創業,最需要擔心的不是企業發展慢,而且發展過快,F在發展慢點,但是只要建立起穩定的發展及治理框架,就會逐漸的走上正軌,企業主也會有更多的時間,處理管理上的事情,處理戰略上的事情,去思索更多的幾年、幾十年以后的事情。
這樣還有個好處,就是企業主做得越少、時間越多、效率越高,而員工就越能干。像我就喜歡在每天早上,讓自己遲到一個小時,其實不是我起不來到公司。我早就起來了,只不過養養花草、喂喂魚,想想公司的事情,去思索更多的東西。這樣,可能開始的時候,公司會有點亂,暴露出一些問題,這其實是好事。知道了公司會出現這些事情,就可以想辦法去避免、解決,而且也培養了員工處理事情的能力。不僅如此,我還將一些問題故意放在員工面前,讓他們去面對、去處理,而我即使知道答案,我也不說,相信他們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員工的活力、讓員工自動的做得更多、效率越高。
不管公司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才,都只專注于管理。有時候,我經常這樣想:公司的問題,全部都是人的問題,戰略也罷、執行也罷等等,都是如此。而這些問題,最終又都歸結于管理者本身,你經常關注那些事情,怎樣的處理方法,是帶來企業走得更遠的基礎。而不管企業發展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才,人才比你自己強多少,都在于你的管理。只有管理能力上去了,你才能找到更多的人才來幫助你發展,而不用懼怕人才。
作者:waylivin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