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工商聯發布的《關于指導民營企業加強危機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陸續到達各省、市、區工商聯手中,并逐漸傳達給千萬民營企業。全國工商聯表示,文件是“針對目前民營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民營企業危機頻發的現象”而制定的。薄薄數頁紙間,作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助手”的全國工商聯援手民企經濟安全的急迫之心躍然紙上,并籍此拉開了探索構建民企“拯救體系”的序幕。
對于全國工商聯正式將“防范民企風險”提上日程,并從制度層面施以援手。國內相關專家對此有何看法?日前,記者采訪了“中國企業發展安全高峰論壇”聯席會秘書長、中全聯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內率先提出“企業發展安全”的企業生存管理專家鄭偉建博士。
過去,“企業安全”似乎意味著在辦公樓的大廳中站一名警衛而已。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安全變得越來越復雜,企業安全與外部環境、企業安全與內部健康基因、企業安全與信息傳遞、企業安全與人員財產物理安全之間的匯聚趨勢越來越明顯。
鄭偉建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企業高速發展只有在長久持續安全的大前提下才能實現。研究企業生命力基因,把握企業發展安全并非易事。由于市場經濟客觀環境的多變性和復雜性,在我國,每年都有不少企業告別輝煌,甚至關門大吉,其根本原因就是企業發展缺少健康因子。強調企業發展中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任何企業的頭等大事。因此企業要持續穩步發展,必需研究“企業安全”。比如企業發展陷阱問題,陷阱能否預測問題,外部環境帶來的風險能否規避問題,規避自身代價問題,企業信息數據安全問題,企業融資安全問題,建立容災系統問題、如何啟動危機處理問題等等。
“我們對于民企危機的思考由來已久。早在2003年初,我們就提出中國企業應認真思考如何防范危機問題。實際上,近年來,不論國外國內還是國有私營,已看到許多起大企業倒閉、清盤的事例,看到無數中小企業、家庭和投資人的積蓄被卷進旋渦。”鄭偉建博士如是說。
中全聯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國內專門研究企業發展安全機構。從2003年即展開大規模的調研和討論。每年連續召開大型民企首腦沙龍,主題均為“民營企業的安全發展和風險防范”。2004年,企業生存管理專家鄭偉建博士策劃并組織實施召開了“2004首屆中國企業發展安全高峰論壇暨中國最具生命力百強企業調研”。全國工商聯領導給予了大力支持,專門下發了第48號文件。
鄭偉建博士介紹:“中國企業發展安全高峰論壇暨中國最具生命力百強企業調研”現在每年都要召開,吸引了眾多企業家參會,同時全國上百多家媒體協辦,產生了廣泛意義和深遠影響。”目前,2007年中國最具生命力企業調研正在進行之中,由國內知名專家、財經媒體總編、學者等組成的調研考察團將深入全國各行業相關企業進行調研。
現在“企業發展安全”、“企業生命力”、“民企風險”、“企業健康因子”等不斷成為國內企業發展關鍵詞。記者從百度等搜索引擎也發現這些詞匯已經成了熱門詞。
鄭偉建博士透露,在屢屢目睹以德隆、格林柯爾為代表的大型民企因遭遇危機而幾乎一夜崩塌之后,“中國企業發展安全高峰論壇”聯席會、中國最具生命力企業評委會將依托國家有關部門建立中國企業生存管理機制。并逐步實施旨在讓中國民營企業成為百年老店、基業常青的“中國生命力企業工程”。
同時將展開了一系列旨在“防范民企風險、引導企業做久做長”的系列活動,諸如:“中國生命力企業萬里行”、“中國生命力企業大講堂”、“中國生命力企業訓練營”、并適時推出“生命力企業指數”等。此外,針對國內市場民營企業日益活躍的現狀,還醞釀建立中國行業風險評估和預警體系,同時籌備成立“中國生命力企業聯合會”。
針對民營企業應該具有的“生命力基因”,鄭偉建博士作了如下解析:
民營企業生命力的核心在于創新,在于把握“變”與“不變”的辨正關系。
“在國內外經濟格局中,只有變化是不變的。”“如果說一些民營企業取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兩個字--創新,這是企業生命力的核心。正是因為創新,這些企業形成了與同業之間的一種差異”。“創新”二字一直貫穿在生命力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成為企業成長的源泉和動力。”
創業與守業--企業綜合戰略是民營企業生命力的發展方向。如果說創新是民營企業生命力的核心的話,清晰的發展戰略將使民營企業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在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幾乎所有企業都經歷了很多坎坷和艱難時刻。但是只要企業綜合戰略正確,那么就能遇到風浪化險為夷。
“企業”與社會--企業公民,民營企業生命力的動力源泉。不少民營企業成立之初,就理性地認識到,一個企業要實現持續增長,與社會和諧共生發展休戚相關。這是企業永葆生命力的根源和力量匯聚的方向。這些民營企業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心回饋社會,認真踐行企業公民的職責,在慈善教育、紅十字公益、災難救助等方面承擔了廣泛的社會責任。
企業存在的至高藝術是什么?鄭偉建博士說:生命力來自于豐厚的土壤和宜人的環境。企業不僅是創造利潤的社會單元,還應該是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企業應該在個體生存發展與社會群體和諧共生中尋求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這是企業發展的終極境界。唯其如此,企業才能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才能有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作者:鄭偉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