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實體企業帶來的不僅是負面影響,同時也帶來了調整和發展的機遇。它對于企業爭取扶持政策、吸引國際投資、實施戰略重組、招聘高端人才、開拓新興市場和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只有認清形勢,搶抓機遇,沉著應對,開拓創新,才能在金融危機面前化險為夷,度過難關,求得更好、更穩和更快的發展。
一、為享受調控政策帶來機遇
面對世界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加深,黨中央、國務院近日果斷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臺了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確定在今后兩年時間內安排約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后重建等重點領域。同時,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的增值稅,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低至3%。隨即,國家發改委召開緊急會議,安排今年新增1000億元中央政府投資工作。國家銀行再次調低利息稅率,并增加對中小企業貸款額度。各級地方政府也都紛紛出臺政策,扶持企業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穩定發展。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積極爭取國家扶持資金,享受減稅讓利等方面優惠政策。即使享受不到直接的資金扶持和稅收優惠,也能從國家刺激內需的宏觀政策中,在拓展國內市場渠道和提高技術與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很多實惠。
二、為搞好戰略轉型帶來機遇
這場金融危機對那些僅靠銀行貸款求擴張,僅靠廉價勞力賺利潤,僅靠單一出口創外匯,僅靠空泛概念要政策,僅靠簡單復制搞創新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更為嚴重的沖擊和挑戰。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發展戰略,真正搞好戰略轉型,就會在這場金融危機中被淘汰出局,甚至關閉和破產。因此,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我們必須順時就勢,創新思維,痛下決心,實行戰略轉型。企業轉型是一項很復雜的工程,其過程充滿了風險,但是轉型的意義是重大的。通過總結經驗和積極否定,轉型會給企業帶來突破;通過資源整合和戰略重組,轉型會給企業帶來創新;通過思維更替和先人半步,轉型給企業帶來機會;通過能力建設和領導行業風向,轉型會使企業領導成為時代前鋒。更重要的是通過戰略轉型,把企業引導到依靠科技創新、夯實管理基礎,開發適銷產品、堅持品牌戰略、搞好優質服務、注重資本運營、發揮經濟實效上來,才能為今后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為吸引國際投資帶來機遇
這次金融危機使美國和歐洲等重災區的投資環境受到較大影響,說明美國和歐洲等重災區也并非完全意義上的資本投資的安全港灣。由于美國和歐洲等重災區的經濟陷入全面衰退,經濟發展和企業增長普遍出現問題,因此全球金融資本中將會有更大的比例投到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中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迅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發達國家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將一些附加值較低的一般勞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大規模轉移。從長遠來看,世界范圍內大量資金尋找投資機會時,會避開因金融危機處于動蕩中的發達國家,選擇象中國這樣高增長發展中國家作為新的目標市場。這對于我們吸引國際投資是一大利好。同時,金融危機也使海外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這也為我國相關企業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
四、為招聘高端人才帶來機遇
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外一些知名企業紛紛裁員,有的甚至因經營困難而倒閉。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一些專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國家和地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各國的人才流動日益全球化,而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在此次危機中受到的沖擊較小,因此,面臨著引進國際高層次人才的良好機遇。同時,由于國內企業也因金融危機發生很多變化,使企業一些有重要影響的專門人才更多地向優勢企業流動。在這樣一個國際環境下,企業引進人才并做好人才的戰略儲備,既可以享受充足的人才資源,又可以較大幅度地降低人力成本,為企業解決人才瓶頸制約因素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引進具有戰略眼光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和更有實力的技術人才同時,企業還可與內部組織結構的完善與調整緊密結合起來,適當地裁汰冗員、壓縮層級、優化用人機制,逐步建立起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和國際化管理的現代人才隊伍。
五、為實施戰略重組帶來機遇
金融危機發生的過程,也是企業加快洗牌、實施戰略重組的過程,更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轉型升級的難得機遇。經過這次金融危機,那些生產效率低、資源利用率低的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純加工或初級生產企業,將會因為資金的短缺、訂單的減少、價格的下跌和利潤的下降而逐步淘汰,資源和市場將向優勢企業集中。目前,我國很多產業是重復、分散、落后的,呈現出一些結構性低的矛盾。有的企業熱衷于搞產業鏈,搞過度的多元化發展,使得主業不突出、輔業占用了大量資源,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企業間長期處于同類、同檔次產品和同區域市場的惡性競爭。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企業各個業務板塊之間的矛盾充分突出。此時,如果我們及時實施戰略重組,賣掉那些不賺錢、且不具前景的業務板塊,并在有條件的企業收購劣勢企業,這不僅是渡過困難時期的必要選擇,而且是提高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六、為降低制造成本帶來機遇
這次金融危機使多數產品降價,特別是石油、鋼鐵、水泥、乙醇、多晶硅、化工原料等降價幅度很大。一些國家基于生產自救,紛紛出臺了一些有利于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松技術封鎖等。再加上我國銀行連續大幅度地降利,企業的人力成本也有不同程度地降低,這對于下游企業降低制造成本提供了很大空間。因此,企業必須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進一步搞好企業管理,努力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各項費用,在困難中尋求新的突破和發展。在市場情況好的時候,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差距表現為賺錢的“多與少”,在金融危機面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差距足以導致企業的“生與死”。 應對嚴峻的金融危機,在收縮戰線、攥緊拳頭,把有效資源集中于能賺錢的主業的同時,還必須狠抓企業管理,搞好成本控制,與上下游企業建立起相互信賴、互惠互利、長期合作的戰略關系,共同度過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取得新的提升和發展。
作者:李日升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