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半個中國都為之一動,一場突如其來的七點八級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國,和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是一個級別,這兩天各大媒體都在積極報道一線情況,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進行搶險,救治災民。我們也在默默為汶川災民祈禱,祈禱他們早日度過難關。
面對災難,我們冷靜思考,這次四川汶川縣出現的大地震,為什么之前都沒有預報到?地震究竟能不能預報呢?很多人對此非常關注。
專家介紹:“地震多數發生在地下15公里以下的地殼里,當前人類對于地殼的研究只能通過鉆機鉆至地下12公里,遠遠做不到直接觀察到地震孕育發生的全過程,只能在地表憑借有限的儀器設備捕捉地殼內部結構和狀態變化的間接信息,以此來判斷地震發生的可能性。”
專家說:“地震預報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哪個科學家有辦法能把地震準確地預報出來。在此之前,我國也曾有極少數成功預報的先例,然而,由于各地的地震地質環境差別巨大,歷史地震記載不全,地震觀測站點密度偏少以及地震預測理論水平等原因,對地震做出準確預報現在還做不到。盡管地震所在地區也會出現一些先兆,但能否用于臨震預報,還要積累和研究。”
2008年,可謂是中華民族的多事之秋,年初一場50年未遇的雪災,讓人至今還后怕,癱瘓了南中國的交通樞紐。就連火車也會撞車,改變了許多人對“地球上最安全的長途交通工具”的看法。
一個企業集團,正如一個國家,一個國家會遇到各種自然災害,一個企業同樣會遇到各種危機事件。不同的是國家可以有許多客觀理由,無法預測到各種自然災害,但是企業卻沒有任何理由,無法預測各種危機,因為一場危機就足夠讓一個企業破產。尤其像“撞車事件”那樣的危機,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尤其不能出現,太低級。
許多企業因為一次危機事件而沉默下去,甚至是破產,一個“常德事件”,讓巨人三株倒了下去;一瓶假酒,壞了整個汾酒;一時趨利,葬送了整個冠生圓。當這些事件出來后,很多人想到的是如何去處理危機事件,如何去搞好企業公關,為此許多企業都專門成立了公關部,還有專門的新聞發言人,來處理和應對危機事件。
為什么我們一定要等到危機到來之后才去處理呢?為什么我們不能主動去出擊,去預防呢?許多企業往往都園囿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思想,卻忽視了要防患于未然。如果說地震不可以預測,那是因為自然太復雜,目前非人力可為,而企業的潛在危機,是可以預測,可以預防的。
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有很多可以借鑒,可以學習的經驗,為了企業能夠快速穩健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學會去預測企業的潛在危機,去引導企業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規避風險。一個優秀的企業,優秀的戰略發展部,必須把預測企業潛在危機、規避企業發展風險,放到重要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還被形象的解釋為: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爆發一場龍卷風。然而很少有企業把它的精髓用于實際的企業發展中,才導致了上述企業的悲劇!
對于企業來說,要預防潛在危機的發生,必須從源頭進行控制,管理好企業的每一個細節,時刻關注企業內的任何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做好預測。
具體如下: 1、樹立全員的企業安全發展意識,尤其是企業的中高管理層;
2、建立暢通的信息反饋系統和信息共享平臺;
3、建立一整套細節管理制度,強調全員的細節管理,把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好;
4、鼓勵大家積極提建議,針對公司存在的潛在危機,提出自己的預防措施,并進行一定的激勵;
5、對玩忽職守者,嚴懲不待。
一場地震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災難,我們除了祝福和力所能及的援助外,更希望國家以后能在重大自然災害上,做好預報工作。同時,作為營銷人,也給廣大的中國企業敲一個警鐘,企業潛在危機,是可以預測到的,可以規避的,不要亡羊補牢!危機往往帶有滅亡性!
作者:馬龍云 來源:全球品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