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是日本企業創造發明的一個管理方法。由于5S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和影響,使它在全球很多的企業得到傳播。5S也被推薦到中國,特別是國內的龍頭老大海爾也把5S作為必修課,員工在進入工作現場前,會站在兩只大腳丫子上,面對墻上的標語默念幾秒鐘。曾幾何時,5S的培訓和工廠運用弄得沸沸揚揚,掀起了一股“5S”熱潮。然而與所有的的時髦的管理工具一樣,一陣轟轟烈烈的“運動”過,一切都恢復了平靜,有時可能再也看不見它的蹤影。這是我國企業管理實踐的一個縮影和典型的現象。
可能中國人太藐視了這個被日本人奉為看家法寶的“小玩意兒”的緣故,日本也著實謙虛,他們蹺起了大拇指,說“你們中國人厲害”。事實果真如此嗎?是的,在人類100年的管理的殿堂里,日本人確實拿不出幾件寶貝,數得著的也就是田口方法、豐田生產模式和眼前的這個小玩意,我們說日本的“QC七大手法”,也完全是美國工具的變種,在日本玩得最好的TQC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國貨!管理寶庫里的絕大多數寶貝幾乎90%的都是美國的。客觀的講,日本人確實沒有多少東西,自然資源不用說,管理技術也就只有田口、豐田,但日本人民是一個充滿憂患意識極具智慧的民族,他們善用“拿來主義”,只要他們看準了東西,他會毫不猶豫的拿來、學習、實驗、調整、總結、提高,而且永不停止,要把它研究運用到極致!這一點非常的可怕。
我國目前的企業管理還普遍處在一個非常的粗放低級的水平狀態,而且夜郎自大還沾沾自喜,企業重經營輕管理的思維導向統治了企業決策者的頭腦。改革開放30年,由于國家的開放政策和一個空前饑渴的廣袤的中國市場,給中國的企業家帶來了機遇,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積聚了社會的大量財富資源。外部的機遇促成的成功,掩蓋了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巨大的“隱蔽工廠”普遍存在,不良率高質量低劣、臃腫的庫存、員工粗糙的作業、嚴重的浪費、低下的生產率等等,統統這些現象都是管理不善帶來的后果。低劣的生產方式和管理吞噬了大量的利潤!客觀地說,中國企業家為中國的經濟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現在不是為企業家唱贊歌的時候,但,正如一位著名管理大師所說,企業家應該使你手握的資源的效益最大化,否則就是一種最大的浪費。
這幾年,外部經濟環境急劇惡化,難怪老板們個個叫苦:“(外部生意)不好做,(內部問題)不好搞,”果真中國的制造業走到了盡頭了嗎?不!絕對不是!正因為中國企業內部管理存在著太多的問題,與此同時,它也留給了我們極大的獲利機會。機遇與挑戰同在!問題是,接下來,我們應當采取什么樣的行動?我們應當坐下來,冷靜的、虛心的、仔細的研究日本的管理思路和實踐,重新審視和調整我們的經營管理理念,借鑒日本企業的成功經驗,開拓出適合我國民情的適合本公司運作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身體力行,腳踏實地的去進行管理的實踐,我相信,充滿智慧的中國企業家一定會率領著中國企業走在世界先進企業的行列。
1928年,戴季陶就發表過文章,說日本人已經把中國放在“手術臺”上研究過幾百上千遍了,而我們對日本人卻一直沒有研究,一直不屑于研究,這個將來要吃很大的虧。以史為鑒,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解剖“5S”這只麻雀,看看日本人對管理的理解,他們是如何的運用管理的工具為公司利益創造價值的。在具體分析和展示之前,先表白我對日本“5S”的看法:“5S”體現了日本人的管理智慧,涵蓋了管理的所有要素,堪稱現代管理思想、管理技術和管理實踐美妙結合的典范。
一、簡單、大眾化。5個單詞10個字,把所有的管理要求一覽無疑的展示到員工面前,好記,易懂,便于溝通、運用和推廣。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達到了節約資源并迅速獲得成效,實乃管理了哲學的最高境界。
二、目標明確、結構化的管理方法。5S不是一個單一鼓勵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個結構化的方法體系。5個S是循序漸進的,沒一個S都是建立在前面的工作成果之上,同時又是對前面工作的繼續和提高。它的總體目標非常明確,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就是建立起一個理想的工廠環境,即我們所稱的工作環境。而且它的每一步驟的目的也是非常清晰的,部分與總體呼應,一個“小小的”5S就充分體現了管理哲學理論的最高境界——系統管理論。簡直不得了!
三、充分展現了管理的“制約和激勵”原則,控物和管人的結合。5S起初步的意圖很明白,就是通過建立起理想的工作環境和秩序,保證品質的穩定和流程的暢通。但日本人深知,事情是人來做,只管事不理人,恐怕也做不好事情。情面的4S步驟是機械的、重復且是枯燥的,但管理者的意圖非常之堅定,你必須堅持按照所有的步驟程序去做,毫無商量的余地——這就是管理上的“硬”日本人能作到,但中國人做不到;日本人同樣深諳兩手抓的道理,專靠武士道(請各位注意,這種武士道精神正是日本優秀企業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夠的,所以在4S之后的壓軸戲是“人”,一個尊重人的管理,以最終確保目標的真正實現。
四、注重過程檢討和標準化。這體現在他們的第4S。戴明博士的P-D-C-A已經成為全世界除制造之外的所有組織所一致共同采納的工作大法。日本人是怎樣做的呢?他從不拘泥于形式,實用有效是日本人做事原則。從上世界50年代起,他們就把美國眼中的一個神經錯亂的統計工程師——戴明奉為祖師爺,心懷感激、虔誠奉行。還要特別強調日本管理哲學中的兩個重要概念“標準”和“改善”。日本的“標準”定義非常獨特,就是“最好的、簡單的、節約的、安全的作業方法”。注意,日本的這種“標準”架構是由下至上的、管理層與工人共同制定的——作業現場工人師傅的最佳的工作經驗的總結。難怪乎,日本的現場管理績效和水平絕對是世界一流的。
五、真正地實現全員參與。在日本所有的管理理論和實踐體系中,日本管理者始終都把激發員工的參與熱情放在首位。即便是對員工的訓練和培訓,被訓練者是與訓練者會處在平行的位置,充分尊重員工。自律核心是培養員工隊伍
六、形神的美好結合。日本人的5S管理實踐不僅清晰體現了管理的形式,而且充分蘊涵著管理的神韻。這正是中國人在管理上的撥亂反正所應當抓住的關鍵所在。只追求某個管理技術的運用,而不在其神韻內涵上下工夫,往往是不達效果的。形式簡單便于操作,有深刻的文化內涵的管理,才是有生命力的。
七、低姿態,重效果,不走形式。這也是我國企業特別應當借鑒的。中國人喜歡搞運動,作什么事都轟轟烈烈,只重形式不重內涵,因此其效果當然大打折扣,甚至半途夭折。
八、文化的支持。一個新方法的導入,必定遭到傳統習慣的阻力,一場變革在所難免。這是管理者和企業員工都必須面對的事實。所以,在采用新的方式之時,領導者應首先實現觀念的轉型,并領導這場變革。任何的管理方式的背后一定有著管理文化向隨相支撐。只注重管理方法不重視管理文化的作用的管理實踐,沒有不失敗的。這也是我國企業管理難以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九、管理的動態結構,在日本人的眼里沒有“可以了”這樣的概念。當業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管理層會賦予管理概念新的內涵,向他的員工提出新的要求。“改善”在日本的管理哲學中,是個重要的核心文化概念。他們的理念是:“明天的工作是不是應該比今天作得更好。”他們所想的、所做的就是——改善!改善!!再改善!!!最后還是改善!!!!
十、其實,日本人的管理成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日本人的管理實踐昭示了這樣一個原理:一個新的管理系統果真能發揮他的優勢并能為員工所接受,必定要經歷一個復雜艱苦的過程。大野耐一的TPS是經過了10余年的艱難努力,才獲得了今天的成功。所以中國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克服浮躁情緒和短視行為,要扎扎實實地做一件事情。
你看,從個小小的5S管理實踐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日本管理智慧的至少十個優勢,如果再做細致的分析,其日本的管理優勢還不僅如此,一個豐田方法TPS,你別說中國企業了,連歐美都被他遠遠地甩在身后,可日本人并未就此止步,他已經玩起了TOTALTPS。
需要說明的是,我在次篇陋文里把日本的5S吹噓的如何如何的厲害,簡直神了,那是不是說,我們的公司把5S再請回來,公司的所有困境就迎刃而解了?當然不是。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房。我只是想通過對“5S”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來說明管理的原理和應用。正是日本人用一個簡單的東西詮釋了一個復雜的理論,這正是日本人高人一籌的地方。“5S”確實堪稱日本國寶。
如果,我們的企業家我們的管理者,能象日本做5S那樣去思考管理、重視管理、踐行管理的話,管理的工具才真正能轉變成經濟增長的飛輪。在此,我作為一名普通的管理工作者,我要向企業家和所有的管理者大聲疾呼:要想改變混亂的管理局面,重新認真的從“5S”做起。如果你連一個“小小的”5S都做不好,我敢斷言,你再什么折騰管理,將都是白費力氣。
我最后的結論是:將“5S”進行到底!將管理進行到底!
作者:藍笛顧問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