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限塑令”下的商機調查
從6月1日起,國務院頒布的“限塑令”正式實施。
“限塑令”到底對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影響有多大?誰將因此而獲得或失掉商機?本報記者在第一時間深入現場,對塑料袋生產商、零售商、廣告代理商等行業鏈條上主要商家的反應進行了調研與分析。我們發現:一切才剛剛開始,產業鏈條上各類商品或服務的商業前景,其實并不明朗。
曾經是國內最大的塑料包裝袋生產企業,在“限塑令”到來前夕,卻提前停止了“心臟”的跳動。這家位于河南漯河的華強塑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漯河華強)日前已宣布解散,企業整體轉讓的有效期截止到2008年11月12日。
漯河華強只是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國務院“限塑令”下的一個縮影,眾多塑料包裝袋生產企業都將面臨著退出或死亡的命運。“協會對于塑料行業內的中小企業如何扶植,我們只能在執行國家政策的前提下,采取觀望的態度。”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馬占峰副秘書長告訴記者,對于目前大量的中小塑料企業已經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他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等“限塑令”推行一段時間后,根據現實的狀況再想應對之策。
政策的殺傷力
據了解,漯河華強和遂平華強屬于“孿生兄弟”,都是由廣州市南強塑膠有限公司在河南投資的企業,前者主要生產塑料包裝袋,產品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達50%左右,部分省市達到70%,而且生產塑料袋已長達12年之久,年產值一度達到22億元。
這樣一家在市場份額和產值方面看上去都還不錯的企業,為何突然之間就走到了“絕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隨著“限塑令”實施日期的日益臨近,企業原先生產超薄塑料袋的吹塑機、制膜機均屬于淘汰產品,如果無法生產出符合政策要求的合格塑料袋,這些機器對于企業而言就相當于一堆廢鐵。記者日前在漯河華強的網站上發現:從今年2月下旬起,網站已開始刊登有關1600多臺吹膜機、1000多臺制袋機以及一些配方原料的出售信息,至今仍然存在。
另外,轉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北京實達紙塑包裝公司的負責人趙丙輝告訴記者,塑料袋生產企業轉型的難易程度不同,主要原因在于:有的企業從一開始(多成立于2000年之前)就生產符合標準的塑料袋,只是在原材料漲價、行業惡性競爭之后,才生產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這種類型的企業轉產相對容易,而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從一開始就生產薄袋子,并以此為主業,那么在新政策下,他們倒閉的可能是最大的,因為他們的轉產成本很高,多數已沒有相應的技術能力和資金能力轉而生產厚袋子。
趙丙輝還透露:早在2000年之前,塑料袋生產企業一般都是生產高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但是隨著生產塑料袋的原材料——聚乙烯成倍漲價之后,很多企業開始往原材料里添加一種東西(他不愿透露具體添加的是什么“東西”)來降低成本,從而讓袋子越做越薄。他回憶說:當時誰家能做出更薄的塑料袋,誰就能更快地獲利。因為塑料袋都是按噸算錢的,一個小型塑料袋的零售價是7~8分錢,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是5分錢,但是一些手工作坊和小企業為了追求數量,拼命地將塑料袋做薄。 于是,“誰家能吹出更薄的塑料袋,誰家就很牛”一度成為業內風向。
在這樣的競爭形勢下,原本按正常的市場規律出牌的企業也被拖下水,開始生產超薄塑料袋。然而,始料未及的是:“限塑令”出臺了,孤注一擲地投入到超薄塑料袋上的企業來不及轉身了。據了解,目前國內的一些塑料袋生產大鎮正在經歷著轉型的陣痛。以遼寧蘆屯鎮為例,2000多臺吹膜機在轉眼間成為廢品,估計有一半左右的生產企業將倒閉。
及時退出為上策
有業內人士認為,其實生產符合標準的厚塑料袋的成本也挺高、利潤空間也并不大,因此前景未明。5月份,天津市久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接到了北京家樂福20萬個塑料購物袋的采購量,用其總經理孫連軍的話說:“現在訂單很多,都快生產不出來了。”久大塑料做環保袋已有8年的歷史,主要客戶在西歐,與樂購、沃爾瑪等有著穩定的供貨關系。但孫連軍卻說他們其實并不愿意做內銷。“我們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固定的客戶,他們已經通過長時間的合作認可了我們的產品。現在國內訂單突然增加,如果我們只追求眼前并不怎么高的利潤,滿足了國內客戶,原有的國外客戶便有可能會流失。”
國內知名營銷人李光斗則認為,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某種產品的出現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被“替代品”所代替,企業一定要在創立之初就應該有這方面的規劃。他認為,隨著“限塑令”的執行,對于塑料行業而言,并沒有什么高科技含量,企業只有在“價格”和“客戶對象”兩方面進行競爭。“規模大的企業,往往在原材料上拿到比較便宜的價格,存活的可能性很大;打游擊的手工作坊也有存活的可能性,因為他們經營比較靈活,又沒有健全的人事、保險等支出。相反,真正有‘關門’危險的多存在于中小型企業,與大企業相比,他們沒有規模,與打游擊的手工作坊相比,他們沒有更低的價格”。
“如果沒有了核心競爭力,利潤又很薄,在政策又不允許的情況下,執著的堅守并不明智。”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北京精銳縱橫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鷹也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塑料袋生產行業的中小企業來說,選擇“關門”可能就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來源: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