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全球關注奧運進展的時候,各行各業也并沒有停下自己前進的步伐,如醫藥行業,特別是其中的醫藥商業流通企業!作為連接醫藥銷售終端和上游工業生產企業的樞紐,商業流通企業在我國醫藥銷售體系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這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6000多家企業,在如今醫藥大環境趨向于“高服務、低利潤、強網絡、大品牌”的環境下,通過提升自身競爭力來適應著市場檢驗。如何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大發展?加強商業物流的管理是不二法門。
重新審視目前商業物流企業,無論是服務管理、成本管理或者網絡優化管理、渠道優化管理,都是通過自己有效網絡內的配送以及建立二級配送批發站實現的。醫藥商業物流企業實施高效的物流管理戰略,不妨借鑒奧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來實現:
一、更高—業務標準提升
更高是一種向上的精神,是區別以往的一種心態!商業物流企業要應對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就必須要有超越傳統的勇氣!其中兩個關鍵的基本因素值得我們深究:采購和庫存。
1、根據不同的標準定制采購策略
作為市場銷售的首要步驟,合適的藥品采購必不可少。在藥品采購的實施過程中,要堅持集中招標采購和特色藥品的小額靈活采購相結合的原則。
集中招標采購
由企業集團物流中心或者主管藥品采購的副總牽頭,更加企業產品定位,劃出藥品采購的范圍、數量、要求等各項內容,及時通報相關生產企業,由生產企業在規定時間內將藥品相關供應價格等上報企業,綜合根據產品品牌、價格、產地等因素,同一品種根據經營要求選擇上、中、下三類組成企業的產品線。集中招標采購可以有效降低企業采購成本、提升所采購藥品的質量。
靈活采購
此外,在常規大宗藥品的集中采購之外,一些冷門科室品種、地域性較強的
藥品在一定范圍內的銷量也是十分客觀的。對于這種情況,企業則可以根據所選擇藥品的實際情況,實施靈活有效的產品采購,滿足企業的經營需求。
2、建立庫存缺貨預警
庫存管理的是保障正常經營又一個重要方面。在庫存管理方面,除了按照正
常的GSP認證要求保持各項硬性標準之外,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狀況,實施藥品的整零分管,配送實施合理安排整箱貨物和零貨的比例。同時,要建立庫存產品的短缺、超量以及產品批號管理的預警機制。
對于那些銷量穩定、市場急需的藥品,做好產品缺貨預警,一旦達到50件以下,就立即著手實施采購計劃,防止因斷貨影響銷量;而代理商較為敏感的批號問題,則要實施合理庫存,采取降價、促銷等措施優先處理老批號產品,防止過效期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二、更快—提升經營快速反應能力
更快的思維主要體現在經營策略和服務策略上。醫藥流通市場從來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慢魚吃快魚的格局,企業要想生存發展,提升自己快速經營的反應能力必不可少。
1、平價平出
平價平出其實是一種薄利多銷、微利快跑的經營策略。無論是大型流通企業,還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一大批中小物流企業。對于常規依靠藥店、鄉鎮衛生院、鄉鎮暗批等銷售終端,競爭格局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實施平價平出的策略,更多的意義是強化物流網絡對于終端的掌控、提升終端的影響力、加快企業的現金流動。對于陷入微利時代的商業流通企業而言,掌控終端的發言權遠比單批次、單品種的高毛利銷售策略更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2、發貨及時
現在的競爭是信息的競爭、是效率的競爭。在配送發貨上,企業一定要在自己覆蓋的區域內,通過提升配送車輛、組織合理線路等手段,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客戶的訂貨發送到客戶手中。企業給了客戶銷售必要的時間保證,自然就會贏得客戶對企業的信任。
3、有效回訪
同時,在配送人員反饋貨物已經送到的24小時內,企業采購部或者市場部門應該在第一時間電話聯系客戶,詢問是否收到貨品、有無破損發錯的情況、對配送人員是否滿意等,提升企業的服務品牌,贏得客戶滿意度。
三、更強—整體競爭力尋求突破
“更強”對于企業而言則是一種突破,更多的體現著企業的網絡覆蓋能力區域布局、企業管理水平以及市場影響力。
1、整合區域網絡
區域網絡整合的一個標準就是企業直接配送能力是否可以滿足。假如企業的配送范圍在50公里,則企業保持原有配送車輛規模和人員的基礎就可以應對了,需要做的就是對50公里這一有效范圍的深度挖掘,提升當個區域的貨物吞吐能力;至于那50公里范圍以外的區域網絡,如果企業實力允許結合當地情況,可以在當地建立企業的二批網絡,通過各種有效合作拓展。如湖南時代陽光前兩年通過自建、合作控股等模式建立的地方二批網絡系統,有效的拓展企業業務,完成了對長沙雙鶴等一線物流的市場分割。
2、整合內外部資源
企業的經營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需要企業各種資源的不斷支撐這種發展趨勢。所以企業內外部資源的整合,是企業各個發展階段都必不可少的。無論是企業內部人財物、經營方向、組織構架等變動,以及企業外部宏觀和微觀政策的適應程度,都是企業需要長久練習的一項重要工作。
3、打造鮮明的品牌影響力
品牌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力已經深入人心,作為醫藥產業鏈條上端的工業生產企業都很重視企業品牌的營造,而對于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則品牌意識相對薄弱,需要加強提升來輔助企業的市場經營行為。
商業流通企業的品牌化之路,應該結合自身某一方面的獨特優勢,來全方位立體化營造。不是簡簡單單的傳統認知和模糊印象,而是鮮明、突出的市場認知。如果一提到**企業,配送終端乎馬上想起“某個方面的藥品價格極具競爭”“配送服務很棒”等等這樣的印象,那么這個企業的品牌鍛造可以算是初見成效了,需要做就是不斷鞏固和提升!
發表于《醫藥經濟報》2008.8.25“管理版”
作者:王亮,醫藥行業資深營銷人士,多年知名企業從業經驗,“定位突破營銷模式”倡導者,歷任市場經理、企劃部經理、調研部經理、總經理助理、營銷總監等職務,精通醫藥招商、OTC、第三終端、商業流通等專業渠道營銷,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全球品牌網、中國營銷傳播網、中國管理傳播網、博銳管理在線、第一營銷網、管理人網、中國醫藥會議營銷網、品牌中國網、營銷中國網、有效營銷網、中華思想網、中華品牌管理網等知名網站專欄作家,《中國醫藥報》、《醫藥經濟報》、《醫藥采購報》、《中國聯合商報》、《銷售與市場》等知名媒體特約撰稿人!電話:13592599929郵箱:wl51688@sohu.com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