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零售行業在市場上的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個品牌都會有自己大量的連鎖與加盟店鋪,以此擴大了銷售與市場份額。
但消費者在享受了標準化服務之后,開始追求個性化,那么對于零售行業的大量客戶,如何滿足他的個性化需求呢?
以體育用品為例,大多數體育品牌都有為數眾多的零售店鋪,我們到那里都是產品一樣,服務一樣,視覺一樣的。
我在這里想討論三個點,1、商業空間,2、產品陳列,3、店鋪管理標準與服務
如:在三個地區,商業街,高檔寫字樓,居民社區
有如下變化:在商業街,商業空間以太空的主體為主,突出科幻與不斷創新的精神。空間的展示器具以鈦鋼的器材為主,燈光以太空的科幻的藍與紅為主體,產品的展示以漂浮與失重為主題。服務與銷售以活動型的銷售為主。
在寫字樓,面對兩種客戶,一種是35歲以上的管理者,一種是35歲以下的職業人,可以有兩種商業空間,一種是以黑與藍等冷色為主的莊重的商業空間,滿足管理者的權威的消費需求,產品以冷色為主的產品,以經典與歷史為主體。
一種是以綠、黃等為主的活潑型的商業空間,滿足現在年輕職業者的體現自我的精神,產品以活潑的顏色為主。服務與銷售都應以顧問式銷售為主,有所變化的是,管理者的推銷更多的是設計的歷史與經典的文化。年輕的職業人推銷的語言應是功能與時尚。
在居民社區,商業空間以暖色為主,大量用木質材料,以體現家的溫暖,而燈光也應暖光為主,甚至在部分使用普通燈泡,而產品陳列的高度不超過人的眉毛,以溫情為主題,服務與推銷以居家的功能性為主題。
以上三種模式,實際是為了探討在母子品牌模式以外,是否可以以單一品牌的多種商業表現形式來吸引與基本分類消費者,同時讓消費者在對待一個自己的朋友一樣對待他所購買的品牌,應為他所購買的品牌具有多面性,具有不斷的吸引力,有多重性格與魅力。將品牌的擬人化。建立嶄新的終端模式與品牌的美譽度。
作者:潘俊伍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