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增廣賢文》,悟品牌大道”十一:品牌,仁義值千金
謝付亮、張美芳觀點一:
品牌只有胸懷“仁義值千金”的崇高信念,視“錢財如糞土”,才能不斷贏得消費者的崇敬和信任,成就百年基業。當然,這里不是要求品牌舍“利”取“義”,而是要求品牌能夠先“義”后“利”,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然后再從中獲“利”。也就是說,品牌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應該以消費者為中心,誠心對待消費者。
草樹先生評析:
仁義是寶貴的,也的確是成就百年品牌基業的必由之路。但是,僅僅依靠“仁義之心”是不可能成就一個百年品牌的。避開道德而講仁義只能靠投機而成就短期的品牌霸業罷了。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所創建起來的眾多稱霸一方的本土品牌中,到了2000年基本上也就是九死一生了,平均壽命還不到五年就是很好地證明。要想成就百年品牌還得需要“道德”的幫助。故《反經》曰:“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霸主制士以權,結士以信,使士以賞。”
道、德、仁、義之間的關系是上下游、前因與后果的關系--道是德之因,德是仁之因,仁是義之因。所以,不認識或不遵守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大道的話,行為也就不可能總是能夠達到德的要求(即使有實行德行的善心又有何用?),沒有真正達到德的要求也就不會有真正的仁心(即使有仁慈之善心又有何用?),沒有真正的仁心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義舉(即使有仗義之善心又有何用?)。所以老子曰:“大道廢,案有仁義”。意思是說,人因為對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的無知,才會片面的提倡仁義之心,然而避開道德只講仁義只能使人善心有余而善舉不足罷了。西方哲學家也認為,惡是因為無知的原因,而善則是因為獲得了真知的緣故,人類真正意義上的進步是因為對真知的不斷積累。
謝付亮、張美芳觀點二:
很多品牌都是滿口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的“男盜女娼”。為什么?主要原因還是品牌塑造者自身的人生境界不高,僅僅停留在“逐利”的功利境界。
草樹先生評析:
對于連仁義之善心都不具備企圖依靠坑蒙拐騙而成就長久品牌偉業的經營者們,他們的命運都將注定是不得好死的。因為,天、地、人之間是絕對容不下這樣的人和事物長壽久安的。在文章中也他們也提到,在保健、美容、化妝品行業,連仁義之心都不具備的現象目前是最為普遍的。事實也證明,這些行業的品牌平均壽命也是最短的。
謝付亮、張美芳觀點三:
品牌的生死存亡或者說興衰成敗,與品牌締造者的人生境界是很有關系的。因此,一個品牌的締造者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包括企業家以及品牌咨詢人員。
草樹先生評析:
的確,品牌決策者應該是品牌成敗的首要原因。正如古代君王之成敗首先取決于君王其本人的天性、道德修養和用人智慧,同樣的道理!败髑湓唬骸酥髡,以官人為能者也。’(《反經》)!边@就是說,作為君主/最高決策者的能力是以他是否能夠識才、愛才、量才、用才為衡量標準的。《反經》又曰:“自為之則不能任賢,不能任賢,則賢者惡之,此功名之所以傷,國家之所以危。”這就是說,作為君主/最高決策者要善于利用人才,而不要親自去做該由手下的人負責的事情,否則有能力的人就會因為不能充分發揮才能而厭惡他,因此事業的發展就受到了影響,國家/事業就會面臨危險的境地。
至于品牌學者、咨詢專家、經理人,他們的人生境界則決定和他們才能的發展和施展的空間。時下在品牌和營銷界巧飾和詭辯之術是較為盛行的。老子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本褪钦f像這樣的人,大家都瞧不起他,所以有遠大理想的人決不能這樣做。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作者:劉偉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