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通脹壓力充斥世界,經濟增長遭遇無限障礙,人類信心受到極大打擊之后,營銷的春天,它在哪里?營銷的希望,它在哪里?營銷的方向,又在哪里?
當我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之后,所有的概念要么被行為淘汰,要么被行為固化,而當我們自以為風生水起的時候,災難突然降臨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愣住了,我們所謂的模式好像不管用了,我們所謂的藍海也充滿著血腥與戰爭。我們在一夜之間發現,客戶不見了,需求不見了,我們的愿景不在了,我們的目標落空了,于是,我們安慰自己說,冬天來了,但冬天終究會過去的,冬天過去了,春天就會來了。但是春天不是等來的,冬天不是自己過去的,熬不過去,我們就會被凍死!
我們需要反思,我們需要總結。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是誰闖了這么大的禍,竟然導致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我們自己是不是因素之一;我們需要總結的是,我們如何應對這樣的危機以及比這更可怕的危機。
這么多年來,我們思考問題時總喜歡偏重于某一個方面,我們分析問題時歸因也喜歡片面的歸因于某一個方面,包括這次經濟危機,它僅僅是經濟原因引發的嗎,它僅僅是次貸危機導致的嗎?如果沒有次貸危機它就不發生了嗎?那次貸危機又是什么原因行成的,我們思考過沒有。與其說是次貸危機引發了經濟危機,還不如說次貸危機是現行經濟模式下的必然產物。因此,我們更應該系統的思考一些問題,包括我們的經濟模式、增長模式、貿易模式和社會模式。固然,這個命題有點大,但是人類所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我們回過頭來再來追溯營銷歷史的發展,我們又何嘗不是雷同于經濟發展的歷史呢?從關注質量到關注消費者,從關注廣告到關注品牌,從關注品牌到關注渠道,從關注渠道到關注團隊,再到關注模式等等,但我們始終忽略了一點,就是在追求營銷目標的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長效發展的系統管理,所以,當我們在快速增長的輝煌與成就中之中,我們忘卻了耀眼的煙花背后始終隱藏著看不見的火災隱患,所以,當我們在高額利潤持續攫取得手的時候,我們過分夸大了我們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而忽略了通脹帶來的經濟放大效應,甚至我們的利潤增長有時低于通脹率時,我們依舊沾沾自喜,不可一世。突然之間,當通脹的風險不只是找幾個點來釋放,而是大面積的潰爛開來之后,我們就像被重病擊倒一樣,一下子感到世界末日就要到來了,一下子感到人類是多么的脆弱,但我們卻很少反思我們病重的真正原因,我們沒有,我們也不愿意。既是重病初愈之后,我們即刻便忘卻了一切的感慨。反過來講,不管是通脹也好,重病也好,不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嗎。因此,我們要加強風險的防范能力,要增強風險的抵御能力,那么就要完善我們的發展模式,就要不斷的系統發展的角度增強每一個環節之間的鏈接機能。對于營銷而言,它的春天在于公司熬過寒冷的冬天之后,而公司能不能熬過寒冷的冬天,那并不是單靠營銷可以說了算的事。所以,營銷的春天不在于營銷本身,而在于包含營銷在內的公司系統管理。
作者:張生軍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