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模式創新一詞不絕于耳,也被各界人士所熱捧,呼聲愈來愈高,于是乎,新的經營模式、管理模式、分銷模式等等便不斷的頻繁誕生于各路“高人”之手。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似乎只要進行模式創新便可迎刃而解;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一種新的模式似乎便可讓企業平步上青云,可真是這樣嗎?
誠然,創新是一個企業的活力之源,但創新并不一定就是企業的萬能良藥,尤其是模式。一種模式是否為企業帶來革命性的成功和勝利,關鍵是要看能否適用于市場,能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而不僅僅只是對原有經營模式的一種顛覆和改變。而事實上,很多所謂的全新的經營模式,只是對市場原有經營模式的一種變通和改變,只是有形式上的區別,而并無本質上的提高,有的甚至只是出自于主創人員自我的一些想法。而更為可怕的是,這種模式動不動就被當作“圣靈之方”予以全面實施和推廣,其結果可想而知。
改革開放三十年,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正確和成功的,但在初期,也僅僅只是劃出了十四個經濟特區,也只是選擇了深圳作為試驗田進行開發;葉利欽“改換門庭”全盤西化,導致老大哥頃刻間土崩瓦解,結果蘇聯也不復存在。國家如此,企業經營亦如此。
是以,模式創新并不是不好,關鍵在于要正確面對,科學實施,以防止掉進模式光環下美麗的“黑洞”。
模式“黑洞”主要來自于認知。一種全新模式的誕生不僅需要特殊的環境,而且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然后不斷完善,最終才能形成成熟的新商業模式。切忌不要只是在提出一些革命性的想法,還只是在紙上,只是形式的時候就過高的寄予其期望,把賭注全部壓在新模式成功后所帶來的結果和預期上。一個新的模式,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成功,但必然也會讓企業背負巨大的風險。
其次,模式“黑洞”還來源于落實。落實主要有兩點,一是理論要求和執行結果是否能夠一致。新的模式必然需要新的操作思路,也沒有經驗可以參考,一切都需要摸索著前進,對比著論證,改善著提高。二是實施方法是否正確,包括實施的步驟和人選。新的模式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其中也有很多變數和不可預測因素,正如中國改革改放一樣,所以需要先進行小范圍內的試驗和經驗積累,然后完善,最后才能形成詳盡、成熟的創新模式,然后方可正式推廣,而不能一開始就全面推廣實施。新的模式開始時還需要有合適的人選去執行,有膽識,善總結,應變強等都是這些人選的基本要求,然后總結經驗、并培養人才,以為正式推廣新模式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所以,一個新的模式要成功實施,首先必須要對模式風險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充分的估計,而不能僅僅只看到成功后的好處;其次要逐步的展開實施而不是一開始就全面推廣,三是要有合適而足夠的人才儲備來保證新模式的有力執行。
縱觀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幾十年,成功的創新模式比比皆是,三株模式曾橫掃全國,盤中盤模式創造了白酒神話,這些都是成功的典范;但掉進模式“黑洞”里的也并不是少數,應該說更多,因為成功的畢竟只是少數。所以,對于模式創新,我們不是不提倡,而且應該大力提倡,但同時也要說一聲:模式,你悠著點。
作者:宋玉鋒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