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原有的觀點,一個品牌不是屬于企業的,歸根到底是屬于消費者的,所以看一個品牌是哪國家的,不是看擁有該品牌的企業是哪個國家的,而是看品牌的消費者是哪個國家的,其背后的的文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只要“匯源”的品牌還在,品牌還在中國,甚至還會發展到國際市場上,那這樁交易就是值得的,我們不用擔心我們的品牌被國外企業收購。以前,日本公司購買了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但是拍出來的還是代表美國文化的好萊塢電影,我們不會認為是變成了日本電影。象南孚電池,很多人還是認為是中國產品。
以前外國企業是買了中國品牌就雪藏起來,現在可口可樂愿意出三倍于市值的價錢,買了之后還繼續保留“匯源”,這就說明了中國品牌的進步,說明了跨國企業對中國的重視,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總之,我們應當高興,而不應當過分擔心!
大家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一篇文章。
以什么標準判斷品牌是不是“民族品牌”
蘇泊爾和法國SEB國際達成戰略合作,SEB國際將最終持有蘇泊爾公司的消息報道后,大家都非常關心民族品牌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擔心民族品牌在被外資收購以后會被雪藏,從而被國外品牌所代替。因為有太多的前車之鑒了?吹竭@里,一系列由來已久的問題,又出現在我的腦海里,那就是什么是民族品牌?什么樣的品牌才是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了的原內資企業的品牌還是不是民族品牌?評判一個品牌是不是民族品牌的標準到底是什么?我想,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弄清楚,我們說保護民族品牌,發展民族品牌,那恐怕只是一句空話。因為我們連自己要保護的,要發展的品牌到底是那些都還弄不清楚,我們又如何保護,如何發展呢?所以,我們現在急需把這個問題厘清,才能對外資收購內資企業中的品牌問題有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許多人認為由國內資本擁有的品牌就是民族品牌。蘇泊爾品牌是由中國浙江蘇泊爾炊具股份有限公司擁有,以前蘇泊爾公司是內資控股的企業,所以蘇泊爾品牌是我們的民族品牌;現在蘇泊爾和法國SEB國際達成戰略合作,SEB國際將最終持有蘇泊爾公司52.7%~61%的股份,成為實際控股股東,這樣蘇泊爾公司成為了外資控股的企業,蘇泊爾公司擁有的蘇泊爾品牌也就“不再是我們的‘民族品牌’了”。其實這里是把品牌和商標混淆了,品牌和商標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蘇泊爾商標的控制權確實是落到了外資的手里,但是還不能就此判斷蘇泊爾品牌就不再是我們的民族品牌了。品牌最終的決定權不在企業手里,而是在消費者心里。
品牌是一個符號,羅蘭·巴爾特的結構主義符號學觀點認為任何一個符號都包括了能指/所指兩個部分,作為符號的品牌即存在這樣兩個意指系統:品牌標識能指和產品或服務所指構成的意指系統構成第一個意指系統;而由品牌能指與品牌意義所指一起又形成了第二個意指系統。第一個意指系統是從消費的自然屬性看品牌關系,對需要產品實用功能的消費者來說,他之所以購買某一品牌是由于他認為品牌是產品質量的保證書,是好產品的標識。企業要讓消費者憑借品牌認為產品好,也就是要做“品牌認知”。第二個意指系統是從社會屬性看品牌關系,品牌不再僅是產品的標識,它有自己的獨立內容,是某種社會意義的符號。企業要使消費者一提起該品牌就會聯想到它象征的社會意義,也就是要做“品牌聯想”。我們現在認識品牌不能再停留在第一個意指系統的層面,而更應從第二個意指系統的層面認識品牌。
所以,我們判斷一個品牌到底是哪國的品牌,不是看擁有品牌的企業是由哪國資本控制,而是看消費者的認知,看消費者認為它是哪國的品牌,看品牌所代表的文化意義。如果消費者認為它代表的是一種中國文化,那它是中國品牌,如果消費認為它代表的是美國文化,那它就是美國品牌。所以,不能僅僅從品牌擁有權的變化就判斷其是不是我們的民族品牌了。勞斯萊斯被德國公司收購了,但是勞斯萊斯代表的這種英國貴族文化沒有變,消費還是把它看作是英國品牌;就算日本公司把好萊塢所有的電影公司都收購了,我們也不能說好萊塢是日本品牌了,因為好萊塢電影所代表的美國文化是輕易改變不了的。
一個知名品牌被外國公司收購了,那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只要該品牌代表的中國文化還在,它就是中國品牌,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品牌。我們的民族品牌能夠借助國際資本的力量走向世界,取得更大的成績,企業的規模做大了,中國的品牌在國際上有影響了增強了,企業的利潤也增長了,中國文化也借品牌文化傳播出去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企業的規模大了,利潤多了,中資分得的利潤自然也增多,國家獲得的稅收也增多,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沒有必要為國內知名品牌被外資收購而過分擔憂,關鍵是保持住品牌的文化內涵。
話又說回來,在品牌的第二個意指系統中,品牌的能指與品牌意義所指之間具有任意性,品牌意義生成其實是由存在于市場中的各個主體(企業、消費者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共同制造的,營銷者可以根據營銷策略的需要對品牌意義進行選擇和塑造的結果。民族品牌原來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在被收購后是不是能繼續得到保持和發揚,那就要看外資和中資的博弈的結果了。蘇泊爾在和外資戰略合作時作了比較好的制度設計,雙方協議規定不改變原有的管理團隊和品牌,SEB不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用蘇泊爾品牌,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可用蘇泊爾品牌。相信蘇顯澤能保持和發揚蘇泊爾品牌的優勢,將這個民族品牌帶到全世界。
作者:程志宇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