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商標,中國馳名商標;三鹿奶粉,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免檢產品;三鹿公司“航天乳飲料及乳粉”惟一合作伙伴、全國惟一“航天乳飲料”專業生產企業。——商標、產品、企業,三樣,可能毀在三上,毀在三聚氰胺。衛生部高度懷疑三聚氰胺污染、身陷“結石門”的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聲明,立即對2008年8月6日以前生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全部召回。
《精細有機化工原料及中間體手冊》顯示,三聚氰胺“本品低毒,無刺激性……高溫下可能分解產生氰化物(有較大毒性),故應避免高溫”。由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和歐洲聯盟委員會合編的《國際化學品安全手冊》(第三卷),對三聚氰胺卻有如下描述:“長期或反復接觸作用:該物質可能對腎發生作用”。
實際上,去年一度被中國媒體臆測為“貿易摩擦”、妖魔化中國的美國毒寵物糧事件的主角就是“三聚氰胺”。質檢總局通報稱“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調查發現從江蘇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和山東濱州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口的部分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檢出三聚氰胺,并初步認為寵物食品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導致貓、狗中毒死亡的原因。”在事實面前,國家質檢總局只得提出與美方建立飼料安全合作機制的建議。今年奧運期間,美國衛生部長邁克爾.萊維特透露,美國將從10月份開始,向北京、上海和廣州派駐15名視察員,負責監督和檢查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食物、玩具和藥品的安全問題。
如今,發生在美國寵物身上的結石落得了中國嬰兒的身上。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在于現行的凱氏定氮蛋白質測定方法,只測試總有機氮含量,而非特定的蛋白質中氮含量,于是,凱氏方法缺陷被商家投機利用,使偽劣產品蒙混達標。
蛋白質的檢驗方法按《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GB/T5009.5)進行檢測,這種檢測方法根據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先測定食品中氮的含量,再將檢測出的含氮量乘以含氮系數,所得結果即被認為是蛋白質含量。
利用標準缺陷的一種利用方法是,本應該是動物蛋白的奶粉中添加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對人體無明顯副作用,成為行業潛規則;一種就是不顧人死活的添加三聚氰胺等。
添加三聚氰胺的前提有兩個,一是是三聚氰胺物理性狀為“白色單斜晶體、無味”,和蛋白粉相仿,二是易于購買,也易于生產,成本很低。最最主要原因是三聚氰胺含氮量高——三聚氰胺的分子式顯示,其含氮量為66%左右,而蛋白質主要由氨基酸組成,其含氮量一般不超過30%。由于“凱氏定氮法”只能測出含氮量,并不能區別奶粉中有無違規化學物質,所以,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理論上可以測出較高的“蛋白質含量”。
但三聚氫胺幾乎沒有任何營養價值,添加的目的只是蛋白質含量提高的假象。三聚氰胺并非惟一的替代添加物,在用三聚氫胺拉高蛋白質含量后,再加入低價的淀粉等,作低蛋白質含量,以便和通常奶粉蛋白含量看起來一樣。通過這種操作,成本降了,利潤空間有了。
實際上,除了三聚氰胺外,還有甘氨酸,質檢總局曾通報過,乳飲料企業為降低成本、提高蛋白質含量,用甘氨酸來代替奶粉。
衛生部所謂的“污染”是結果,行為是添加。可以推測奶粉中“三聚氰胺”已經檢出,但具體添加行為正在調查之中。
從美國毒寵物糧到如今“高度懷疑”的三鹿奶粉,蛋白質標準漏洞下的造假已到傷天害理地步,標準不改,不法利益沖動不被遏制,三鹿絕不會被放倒的最后一個品牌。
從營銷角度講,三鹿危機,絕非一個企業簡簡單單的危機公關問題;國內行業面臨空前的信任危機,行業地震,洗牌在即,現在屁股干凈的企業正是要求驗明正身、主動出擊之時。注意前提是:屁股干凈!否則趕緊擦屁股去!(完)
作者:冷振興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