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春天,筆者無意中發現了國內的汽車用品市場,冒出了一個“異類”的品牌,其經營運作的“怪招”、“癲招”無不讓筆者驚訝!出于好奇,筆者連同《汽車用品報》的總編潘勁松先生,走訪了這個“異類”公司,希望能探清個究竟。
訪問對象:深圳鍵科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楊和平先生。
汽車香水市場前幾年很風光,但現在已經是風光不在了,但我見貴公司今年卻大張旗鼓的進入這個市場,為什么會在這時“抄底”呢?
楊總:你說的很對!前幾年汽車香水讓車主爭相購買,讓廠家商家賺的盆滿缽滿。現在是怎么了?銷量直線下滑,利潤大量縮水。車主謹慎思考是否真的需要這個既可以擺設,又能散發一些香味的東西;商家苦嘆利潤高但不好賣,品質差,款式太多,要壓太多貨;廠家則苦惱時刻要搞新花樣,疲于奔命。汽車香水市場好像從此一蹶不振了。
而我們正是看中了這個時刻來“抄底”的!市場不振的根本不是車主不消費這類產品了,實際上車主還是很期盼購買適合自己的汽車香水的,而是劣質的產品和畸形的銷售模式所造成的。所以關鍵是找到獨特的經驗策略,切中市場的真正需求,別掉進“大染缸”,就能勝利在握了。
分析的有道理。“劣質的產品”我能理解什么意思,但“畸形的銷售模式”我就不太懂了,可以解釋下嗎?
楊總:是這樣的,市場的惡性競爭迫使廠家一再壓縮汽車香水原料的品質,而把目光轉向香座的外觀設計,通過不斷的更新外觀,壓低成本賺快錢。所以導致了今天市場上賣香水瓶座送香水銷售模式,真可謂“買櫝還珠”啊!
而其實汽車香水不是精品,它跟人體香水是一樣的。車主真正需要的是香水的本質:健康的香味、個性化的香味,而決不是擺設用的瓶座。所以我們的銷售模式就是相反:回歸香水本質,賣香水,送瓶座。
看來貴公司是做了很詳細的市場調查和策略研究的了。
楊總:是啊,我們集團從2000年開始就做歐美市場的室內香薰產品,并且占了歐美市場30%以上的份額。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關注國內的汽車香水市場,并在08年開始進行了半年的全國性調查,再到策略的策劃、產品的設計、權威認證等,一路走過來。
這令我想到了巴菲特的那句話:“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楊總,我見到你們汽車香水的廣告,第一驚訝的就是那句口號:“可以喝的汽車香水!”,你能解釋下這句廣告語嗎?
楊總:既然確定了“回歸香水本質”的產品策略,那就得把策略具體化了。香水的本質是什么?有幾個因素:除味、添香、表達個性等。而鑒于現今的市場形式,我們發現“品質”是最缺失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們在市場傳播上首先就主打“健康無害”這張牌!
從法國進口香精油、再報瑞士權威檢測,宣傳口號傳播,知識教育傳播,廣告滲透,商家培訓等等,全方位的打這個點。
嗯,你說的有道理,“健康無害”是這個行業的基本點,甚至應該是國內大部分行業的基本點啊!我看來,這就得走上“知識營銷”的道兒了,但這么大一個中國市場,單憑你們一個廠家,這些獨特的銷售模式、獨特的香水文化、甚至獨特的口號,能引導的了嗎?可別一不小心,做先驅做成了先烈了噢!
楊總:哈哈,單憑我們廠家肯定不行,就算整個中國鋪天蓋地的打上廣告也未必行!
所有這些獨特之處就是我們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中國,到底是什么才能決定品牌?才能成就品牌?
我們認為:不是獨善其身,不是強大的廣告,是渠道!
中國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近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分省、市、縣、鎮、村、街。如此巨大的一個市場,只有遍布全國的渠道伙伴才能撬動。渠道伙伴就像這個母親大地的億萬條血管,把產品和品牌匯通大地。
所以我們的市場戰略是“幫助客戶成功,同時成就自己,和渠道伙伴共贏共利,共建品牌”。為此,我們在自己的湖北工業園建立了鍵科商學院,為渠道伙伴提供長年的經營培訓支持,包括:銷售技巧培訓、庫存管理培訓、企業文化培訓、促銷策劃培訓、終端維護培訓等等。
你看,這樣一個大聯盟,能不撬動全國市場嗎?
還有商學院啊!?這是你們的一種隱性收入業務嗎?
楊總:噢,不是,涉及產品銷售的相關培訓都是免費提供的。其實這算得上是我們市場策略的最大價值了!有廠家選擇自建渠道,有選擇人海戰術,有選擇廣告撬動,而我們選擇這個,這個才能為大家創造真正的價值!
嗯,整個營銷策略非常好!
楊總:謝謝!還有一些相關的營銷策略,我就不方便說了。
楊總,不好意思問句,到現在為止,不知這些策略的實際落地怎樣呢?
楊總:你問的很好!落地開花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一切都是零。
從年后的招商正式啟動,我們通過電話溝通和面談,全國性的篩選合作伙伴,尋找和我們理念一致的同盟英雄,現在北京、山東、浙江、江蘇、成都、廣州等這些橋頭堡都陸續和我們簽約了,花還是開得蠻燦爛的。
作者:胖鼠 來源:天下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