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根源于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的本質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創新只是放大了“次貸”危機,監管不到位也助長了“次貸”危機,從而使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金融風暴。這次危機的表面原因是泡沫經濟的破滅。泡沫起因于全球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背后的深層原因卻是全球總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產能力供給的過剩,總體表現形態為全球儲蓄過度。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及中國外向型經濟特征決定了外源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也是多重的,主要表現在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和心理影響三個方面。直接影響如中國企業擁有的外匯資產縮水,境外投資虧損,出口額度下降;間接影響如資本市場下跌,海外金融機構為“救火”需要抽走流動性,導致國內流動性緊縮,并且熱錢開始外流,人民幣匯率急劇波動等等;金融危機還導致民眾的心理變化,預期變化以及對未來宏觀經濟信心的喪失,這些因素又進一步構成對中國資本(4.67,0.00,0.00%)市場、房地產市場以及實體經濟的向下壓力。
二、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投資、融資、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是在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產生的。目前,全球金融危機正通過外貿、金融等途徑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影響。
1.銷售額下降風險
外貿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機械、紡織、鋼鐵等行業因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出口增幅急劇下降,訂單越來越少,甚至出現負增長。同時,企業為應對銷售萎縮的局面,采取降價促銷手段。由此導致企業盈利能力迅速降低,甚至出現破產。
2.投資風險
中國不少企業尤其是金融機構持有境外大量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等外幣金融資產。隨著金融危機日益惡化,上述投資資產大幅縮水,導致投資收益大幅降低,企業利潤極度下滑,企業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3.壞賬風險
我國企業對外出口大都采用信用銷售形式,信用期限較長。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不足,使我國企業出口形成的應收賬款發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償債能力。
4.匯率風險
人民幣持續升值,致使企業應收外匯賬款、對外投資等外幣資產相對貶值,大幅縮水,進而影響企業資產的盈利性。
5.籌資風險
受前期緊縮貨幣政策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國內資本市場暴跌,金融機構惜貸,股票發行困難重重,導致企業尤其靠境外融資企業發生嚴重籌資風險,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
6.現金流量風險
海外金融機構為“救火”需要抽走流動性,導致國內流動性緊縮,并且熱錢開始外流,使出口依存度較高的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周轉壓力。資金鏈一旦斷裂,企業難免陷入倒閉破產的境地。
7.原材料遠期合同風險
鋁錠、鋼鐵、煉油等不少資源能源性加工企業需要大量采購境外原材料,為保證貨物供應及價格穩定,紛紛簽訂了價格固定的長期采購合同。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油、鐵礦石、鋁土礦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企業卻不得不按照合同約定支付高額的材料購置費,而其產品銷售價格卻隨著市場行情一落千丈,從而降低了企業的毛利率,甚至出現邊際利潤負數的現象。個別企業苦不堪言只能違約,進一步喪失了國際信譽。
8.消費信心下降風險
金融危機發生時,外部經濟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收入增長低于預期,消費者一般會改變家庭支出決策,并首先考慮推遲甚至取消汽車、住房等特定產品的購買計劃。而汽車和房地產普遍被視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對零部件制造、鋼鐵、建材、施工、裝修、維修等上下游行業的關聯度甚高,其財務風險通過上下游傳遞而被放大,形成連鎖反應,從而惡化企業外部經濟環境,導致企業減少生產規模甚至出現庫存積壓,從而惡化存貨周轉率等經營效率指標。
9.公司價值下降風險
金融危機惡化導致企業預期現金流顯著減少,財務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甚至浪費、流失,從而影響公司的獲利能力及品牌形象,公司股價或價值因此也會應聲下跌,股東價值嚴重縮水。
三、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傳導機制
金融危機引起企業財務風險因素及風險后果相互影響、層層傳遞,是個價值不斷毀損、遞減的過程。企業財務風險傳導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層面和宏觀經濟層面兩個方面,當然,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
1.財務風險傳導的微觀經濟層面
(1)增大社會交易成本。金融危機增大了企業識別、分析、應對財務風險的工作量及工作難度,增大了企業的管理及交易成本,更增大了籌資、投資、運營及決策風險。同時,企業的債務人、債權人、投資者以及政府監管部門在與企業業務往來及政策制定時也會因財務風險而增大交易成本。顯然,金融危機放大了社會交易成本,致使相同社會產出付出更多的社會資源。
(2)造成公司利益相關者價值毀損。當企業因金融危機陷入財務困境時,債權人會因無法及時全額回收應收債權而受損,政府的各項稅費也會因企業效益降低而減少,企業員工面臨工資待遇、福利降低甚至下崗的境況,供應商及客戶的利益也將受損,企業承諾的社會責任也會因財務狀況惡化而大打折扣。
(3)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預期。資本市場的穩定需要信心來維系,其中維護投資者的信心至關重要,企業財務風險則是引發信心危機的基本因素。一旦投資者對資本市場失去信心,就會引起恐慌性拋售股票及轉讓產權,引發股票價格或產權交易價格急劇下跌,公司價值亦不可避免地大幅縮水。
2.財務風險傳導的宏觀經濟層面
財務風險的傳導過程就是財務風險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單個企業到整個證券市場層層傳遞的過程,是財務風險影響范圍和強度不斷放大的過程。
(1)企業財務風險在與其有相互債權債務關系及擔保投資關系的企業之間傳遞與擴散,從而形成連鎖反應的財務風險,容易形成相關企業的償債能力及持續經營能力風險。
(2)企業財務風險在與其有信用關系的銀行或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傳遞與擴散,以及這些金融機構又在與其有信用關系的其他金融機構相互之間傳遞與擴散,從而形成相互波及的風險鏈。金融機構風險惡化到一定程度,必然遞延到貨幣市場、外匯市場、證券市場,進而導致證券市場股票價格的大幅下跌及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喪失、系統風險顯著增大等連鎖反應。
(3)企業財務風險、金融機構風險、貨幣市場風險、資本市場風險、外匯市場風險以及其他要素市場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傳遞與擴散,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導致整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或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危機。
四、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
應對此次金融危機,除了要積極研究和實施財政貨幣政策外,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一是加強以現金流為核心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增強自身的風險“免疫”能力;二是從制定實施財務戰略、完善內部財務制度等方面強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的建設,扭轉企業粗放管理的局面;三是探索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和財務風險管理評估制度,提升財務信息預警作用;四是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并購重組,規避境外投資風險;五是審慎從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資,杜絕金融衍生品投機行為;六是強化往來款項及擔保業務管理,切實減少壞賬及擔保風險。
編譯:何召濱(作者單位系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 來源:財務顧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