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可以直接告訴人們利潤是多少。簡單地說就是“銷售額-成本=利潤”,會計報表中的“損益表”顯示了利潤情況。以此為基礎,每一年都會公布企業的利潤排行。觀察這一排行,就可以看出哪一種行業的哪一個部分有著較大的需求。如果對此進行深度挖掘的話,則可以感受到時代的暗流。例如上一年還是非常賺錢的企業,下一年其利潤就大幅度下滑,從中可以發現市場的變化。在當今社會,哪一個企業賺錢,哪一個企業不賺錢,通過查看其會計報表就能明白。也就是說,針對最新的商務脈絡,可以通過會計信息來掌控大局。
但很多商務人士并不是出于這樣的目的而利用會計報表的,雖然身邊就有這些有用的信息,但他們并沒有進行充分利用。不能把握時代趨勢的經營者或是管理人員不在少數,而如果由沒有大局觀的人占據著領導者的位置,那么這樣的組織會不會有問題呢?
會計是掌控大局的工具
船只被狂風勁浪拋起,船長必須爬上桅桿,觀察波濤之勢或是潮水流向做出指示:“朝著那邊前進!我們有救了!”優秀的領導者所需的,就是探知時代狀況、自主地決定大局形勢的能力;支持領導者大局觀的重要信息源,就是會計信息。
會計素養是現今領導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如果領導者不具備會計素養,就不能成功經營企業。這也是本書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主要信息。本書的讀者定位是有一些商務經驗的人士,為了使之具備閱讀會計報表的能力。
會計類圖書在社會上已經很多,但是這些書是否可以滿足商務人士的需求呢?書店中隨處可見的會計書,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不懂商務的會計專家寫的書”,優勢在于技術上的說明。這種書的作者了解一些商務知識,卻不能在本質上說明如何使會計和商務進行有效結合,這類書籍往往培養出一些會做會計報表,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會計報表的人。
還有一類是“經營者寫的會計書”,數量不多。這些書籍是作者在商務經驗的基礎上教授人們如何有效地使用會計知識,但是就初學者而言,會感覺技術說明不充分。實際上這一類書籍中較少出現財務報表。
本書恰恰彌補了兩類會計書籍的不足。會計是掌控大局的工具,但是很多商務人士認為會計和經營是分開的。在市場或是研發部門工作的人,會把自己的工作與會計區分開來,視為不同的內容。人事或是信息系統部門的員工也會認為會計與自己的工作沒有什么特殊關系。然而,會計的本質并非如此。
例如,如果需要開拓市場,會計就是市場的基礎,會計是告訴市場人員“哪里存在產品需求”的重要工具,也是告訴市場人員立項的市場計劃是否合適的工具。會計對從事研究開發的人而言,可以提供可行程度高的研究開發課題的線索;對于從事人事的人,則是使之明確“人才的價值”或是“人才市場的未來動向”的工具。會計是一種與眾人的工作息息相關的重要工具。
磨煉會計判斷力
在我們身邊不停流動的信息,全部都和會計有關。如果讀者可以看到這種關聯性,會計就會成為我們手邊的一種工具,可以靈活地加以運用。例如,去備受歡迎的餐館吃飯,可不能吃完就算了。必須不時考慮:為什么這個餐館受歡迎?這種商業模式有前途嗎?"
打開餐館的菜單,可以明白單個客人的價值所在(餐館針對每位顧客的銷售金額),比如“這個餐館可以從每位客人身上獲取500元的銷售額”等。更可以根據座位數量、開店時間或是客人逗留時間,來判斷每一天的營業額。可以這樣心算:“一天的客流量是這樣的,用500元乘以總客流量則可以得到這個數,一個月的銷售額是這個數。”
再進一步,可以通過餐館裝修,估計大概的設施投資額。“這類空間的裝修應該需要600萬元吧。”然后還可以推測大堂服務員或是廚師的人工費、食材成本或是其他成本,更可以通過此行業的公布資料來掌握:“看!這里公布的不就是材料費和人工費以及其他成本嗎?”
總之,跨入餐館,就可以大體推測出其整體業務的真實情況,可以估算其投資或是利潤。實際上這就是在頭腦中編制了會計報表的整體圖像,可以明白“如果采用這樣或是那樣的方法,則可以得到這么多利潤”。
如果無論身處何處,都可以經常這樣思考的話,您一定可以成為商務專家,僅僅有一點點會計頭腦,就可以培養這種技能。
來源:財務顧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