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詩人歌德令人意外地宣稱,復式記賬法是人類最聰明的發明。我懷疑,這位偉大的德國文人是否是在考慮德國與美國的貿易關系,或者是美國這個剛成立的共和國的財政政策。但復式記賬法是理解赤字何時重要、何時不重要的關鍵。
復式記賬的原則就是,無論何時出現一筆債務,就會有一個貸方。如果出現一筆赤字,別人賬目的同一欄里以及你自己賬目的另一欄里就會有一筆相應的盈余。美國的貿易赤字必然是世界上其它國家的貿易盈余。引人關注的赤字是經常賬戶赤字:美國人買進的貨物比它賣出的要多。因此在資本賬戶上就會出現一個相匹配的盈余:經常賬戶赤字的必然結果就是,世界上其它國家買進的美元資產比賣出的要多。這些原則對公共部門和私人公司的賬目同樣適用。
一個好賬目管理系統能明確界定它的各種會計科目類別,赤字因此可以發出信號,表明何時需要采取管理行動。如果一家商店在男裝銷售上賺了錢,而在女裝銷售上出現了虧損,就有必要對女裝部采取行動。但會計專業知識需要商業判斷。一家航空公司的短途航線可能虧錢,但長途航線盈利,但只有了解了業務情況,你才會知道這是否是因為管理不善還是一個好的策略。赤字是否要緊,取決于所處環境。
有三組不同賬目對國民賬戶尤其重要,即資本與收入項、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活動,以及國內和國外交易。資本-收入盈虧狀況表明你是否在為未來作準備,私人-公共盈虧狀況表明將來稅收要達到何種水平,而國內-國外盈虧狀況則是未來貨幣走向的指南。
什么是資本,什么是收入,什么是公共部門,什么是私人部門,甚至什么是國外的,什么是國內的,這些總是個判斷問題。樂觀是金融事物中所特有的,今天的虧損就是對未來的投資這一說法也是這樣。這一主張也常見于網絡公司的開支和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的減稅政策。要說明何為公共,何為私人,并不如你想像的那么簡單。有人發現,你可以創造私人部門資產,并無須將其作為公共部門的債務來處理。這是私有化和公私合營主要原因。在過去20年里,這一發現一直讓咨詢顧問和銀行家獲利豐厚。
就連國內和國外的區別也可以變得含糊不清。隨著企業和市場變得更加全球化,“‘我們’是誰?”日益成為一個貼切的問題。經濟或商業意圖總要轉變成實際規則。而這些規則絕對無法應付每一個偶發事件,也永遠跟不上擁有無限創造力的人腦的創造性。只要看看安然公司(Enron),就可以知道與精確定義的規則進行較量的余地有多大。有時赤字確實不是什么要緊的事:德國在重新統一后的經常賬戶赤字就無關重要,因為它是外國投資者參與東部基礎建設重建投資的結果。但也需要應用一些常用的會計學概念,因為經驗表明,用這些方法來檢查數字是預見未來問題的最好途徑。約翰·希克斯爵士(John Hicks)是經濟學和會計的關系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他承認這非常困難。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應當在經濟分析中避免使用資本和收入概念:它們是糟糕的工具,我們一拿在手上就會損壞。”但他的同時代人物丹尼斯·羅伯遜(Dennis Robertson)的論述也許更有智慧,他認為這個世界的監獄和勞動救濟所里滿是一些失敗者,他們沒能把區分資本與收入這件事做好。私人部門幫著填滿監獄,也許公共部門會幫著填滿勞動救濟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