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IPO忙,繼上半年四國上市公司數量大增之后,第三季度四國IPO融資仍一路攀高,數字接近全球IPO總量的一半。根據安永的調查,其中尤以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為高。
激烈的市場競爭,應對競爭面臨的不確定性,以及上述IPO進程的加速,企業的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
企業風險管理迫在眉睫。不過根據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的調研,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CEO認為,自己的企業已經實施了全面風險管理,而更多的企業還沒有周密地實施自己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與現實相連
管理風險的流程要與企業的現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英國CIMA亞太區總監MartinFahy把那些企業的風險管理層比作是F1的賽車手,當他們坐在賽車里的時候,會感到非常安全,但這并不是真實的情況。
“他們分析風險、控制風險,但不冒風險!盡artin尖銳地指出問題的所在,正因為管理者的工作與企業的現實情況完全脫節,才導致了他們孤立地、憑空地管理風險。
風險常常是不知不覺地侵入到公司的運營當中。Martin將一個產品在20周的由消費者創造的消費趨勢與一名農夫飼養火雞的過程加以對比。當農夫無微不至地照顧火雞,用好飼料喂養它20周后,他要做的就是掐斷火雞的脖子,烹調成美味。而消費者在連續20周內將一件產品的銷售數字推到一個高度后,這件產品與火雞一樣,也會面臨一個殘酷的結局。
對于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充分認識市場、產品、技術,并且采取合適的戰略,這才是風險管理最現實的工作。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原總會計師貢華章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2007年度CFO論壇上表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管理也伴隨著企業的決策、運行和日常管理而出現。
不同的企業類型,決定了企業的風險管理的性質和內容。小企業面臨的是生存的風險,“要首先考慮做什么和怎么做,要解決錢從哪里來、原材料從哪里進、在哪里加工、往哪里銷售、技術從哪里引進,以及如何應付工商、稅務、環保等問題。”而大企業面臨的是發展風險,“要解決原材料保障、運輸及成本、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市場營銷、市場份額、售后服務與客戶忠誠度等問題,同時還要考慮企業的生態環境、技術和市場變化趨勢及適應性等問題!必暼A章分析認為。
全面管理風險
認識企業的風險之后,一些人擔心,風險管理是個全新的領域,對公司而言挑戰極大!笆聦嵣希S多企業都是在不自覺地進行風險管理!逼杖A永道合伙人MilesEverson說,企業每天都面臨著風險,每天都管理著風險,關鍵在于要建立一個企業層面的、組合式的全面的風險觀。
全面管理風險需要經歷五個不同的階段。其一是了解風險管理。在這個階段里,企業必須知道風險是什么樣的,風險來自于哪里,風險應該如何控制。
第二階段是識別風險。Miles建議人們在這個階段里畫一個風險地圖,知道風險發展的路徑;同時要建立一個風險組織,確定這個組織的架構,并制定相關的政策,讓相關的責任人對細化了的風險負責。
“最大的問題在于,這個階段里有很多雇員不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其實如果能在更早的階段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職責,對整個系統的順利實施是有幫助的! 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是自行測量風險。最終的目的是獲得內部外部的詳細數據以及損失數據,然后建模,從資本的角度和價值的角度來測量風險對公司帶來的影響。
最后一個階段是整合管理,整合現有的經營計劃流程,加入更多的客觀風險的計量。計量包括戰略選擇如何進行,目標如何預測,將來交付情況怎樣,等等。
“千萬別越過第四階段,直接進入第五階段!盡iles提醒說,整合的系統并不能代替急精確的建模,企業的業績表現和定量的風險分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Miles特別建議,將風險管理的原則納入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去。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風險管理的原則無處不在。當風險管理的概念被納入到業務部門的日常管理中時,業務部門進行的基礎建設是與風險管理緊密相連的,他們創造的價值也與風險管理密切相關。
“對財務總監而言,我們管理風險是否成功,依賴于我們如何安排流程、人員和系統,以更好地支持我們的決策!盡artin認為,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在于作出好的決策。
規避風險不如擁抱風險
不過,盡管人們試圖依賴技術和流程來避免風險,但卻有CFO反對采取很多的流程和標準來管理風險。
Martin便是其中的一個。“這是一種對風險管理非常過時的方式。”他對用流程和標準來管理風險相當反感。
這個經驗豐富的會計師認為,對于財務主管們來說,一定要避免依賴于識別風險、衡量風險、通過流程計算風險的做法。更多的時候,要知道迎著風險而上,從風險中獲得收益的辦法。
看看今天的風險管理領域里,財務部門有了越來越多的法案、協議、標準,工作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繁忙。“整個世界是以網絡鏈接在一起的,應該是非常簡單的流程!盡artin指出,不是工作越辛苦就越好,也不是流程越多越好,更不是系統、監管和法規越多越好。
“歸根到底,我們要知道怎么有效影響人們的行為。”他認為,風險管理最重要的是信念、價值觀和激勵,建立適當的價值體系,使得人們愿意承擔風險,控制風險!霸谶^去的5~10年間,人們似乎更傾向于規避回避風險,但實際上要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要勇于承擔風險。”
來源: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