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任何企業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包括內在風險和外在風險。內在風險指企業能加以控制和影響的風險,如人員流失和成本超支等;外在風險指超出企業可控力和影響力之外的風險,如市場轉向、政策變更等。因此,企業要長久立足于競爭市場,必須學會管理風險。
首先,風險管理必須識別風險。風險識別是確定何種風險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確定性的程度和每個風險可能造成損失的程度。
關于風險識別,有三點要求:第一、從事風險識別的參與者,來源應多渠道,盡可能地包括以下人員:項目成員、風險管理小組、來自公司其它部門的專家、客戶、外部專家等。第二、風險識別不是一次性行為,而應有規律地貫穿整個業務進程中。項目與風險是相連和持續的,因此風險識別也是一個反復的作用過程。一旦風險被識別出來,就可以應用和實施有效的風險應對。第三、風險識別,必須基于不同的側面來尋找和發現潛在風險。例如,基于時間維的風險分析,就是在業務進展的不同階段,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對不同方面的風險可以按照它的相關特性進行識別和歸納。
其次,風險管理要著眼于風險控制,公司通常采用積極的措施來控制風險。通過降低其損失發生的概率縮小其損失程度來達到控制目的。控制風險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方案,編制多個備選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做好充分的準備。當風險發生后,按照預先的方案實施,可將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次,風險管理要學會規避風險。在既定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方案的實施路徑,從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風險因素。例如設立現代激勵機制、培訓方案、做好人才備份工作等等,可以降低知識員工流失的風險。
事實上,無論一個企業的大小如何,真正的危險是蘊藏在企業中的,即企業的基本制度規范、基本運作手段和機制。如果不在這方面把功底做扎實,碰到的風險可能首先來自于自身。正因為企業內功不足,基礎建設方面出現漏洞,這樣才應付不了外在的風險,也可能把暫時的風險變成一種連續的,甚至很長周期的風險。因此,面對風險,企業應該更大精力的強化內功,有備才能無患。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錢志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