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商業(yè)評論》)
凱雷并購徐工
類型 私募基金的杠桿收購
運營路徑
18個月前,凱雷并購徐工的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伴隨著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博客上面的發(fā)難,對徐工并購案的質疑更是達到高潮,其中以“此次并購將危及國家產業(yè)安全”居多。商務部為此召集了多場有關凱雷徐工并購案的聽證會,國務院陸續(xù)出臺了多項與徐工并購案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而此次并購案的審批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2006年10月16日,凱雷與徐工簽署修訂協議,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凱雷在保留向徐工引進兩個重要技術項目不變的情況下,最終持股比例由原先的85%降至50%,收購金額則由30億元減少至18億元,但目前該方案仍未獲得審批。
點 評
作為2006年最引人矚目的并購案,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國內的外資并購環(huán)境。外資收購開始被上升到“危及國家產業(yè)”的層面,多宗外資收購案的審批也因此事而受阻。
如果徐工并購案的新方案能夠獲批,至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政府處理外資并購的兩個基本前提:一是中方保持控股,50%是最后底線;二是外資必須提供技術轉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