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作者:嚴凡英 人們一談到企業管理,無不談及企業財務管理的,每家企業都說自己如何如何重視企業財務管理,難而分析調查一些企業,實際上大多數會計人員只做一些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沒有全身心地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或只有財務負責人參與進去,企業管理不是某個財務經理或領導的事,全體財會人員都應參與其中,由于有些財會人員沒有參與到企業財務管理之中,因此很多財會人員其會計水平很高,但總是只能做一個普通會計,很難在職業上有所提升。
一、會計的定義及其所含信息:
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對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和綜合的核算和監督并在此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預測和控制以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從會計的定義,給我們帶來的信息是:會計是對企業經營過程的跟蹤,是對會計主體在執行經營決策過程中的計算、管理系統。
1.會計首先是一種經濟計算。會計是對經濟過程利用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計算。經濟計算是指人們對經濟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經濟關系(等價交換、所有權、分配、信貸、結算等)和經濟過程(投入、產出、收入、成本、效率等)所進行的數量計量、計算的總稱。經濟計算既包括對經濟現象靜態狀況的存量計算,也包括對期動態狀況的流量計算,既包括事前的計劃計算,也包括事后的實際計算。經濟計算除包括會計計算外,還包括統計計算和業務計算等,會計是一種典型的經濟計算。
2.會計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它將一個公司分散的經營活動轉化成一組客觀的數據,提供有關公司的業績、問題、以及企業資金、勞動、所有權、收入、成本、利潤、債權、債務等信息。會計“產品”就是會計信息,向企業內部管理者和外部相關利益者提供有關信息服務,管理都及利益相關者都可以通過會計提供的信息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并作為其決策的依據。可見,會計是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是企業經營的計分牌,因而會計又被人稱為“企業語言”。
3.會計是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在非商品的經濟條件下,會計是直接對財產物資進行管理;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由于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經濟活動中的財產物資都是以價值形式表現的,會計是利用價值形式對財產物資進行管理的。如果說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主要是對企業外部的有關信息使用者而言的,那么說會計是一個經濟管理活動,則主要是對企業內部來說的。從歷史的發展和現實狀況來看,會計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適應生產發展和管理需要而產生的,尤其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出現要求通過管理對經濟活動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監督。同時,會計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地完善和變化,由單純的記賬、算賬,主要辦理賬務業務,對外報送會計報表,發展為參與事前經營預測、決策,對經濟活動進行事中控制、監督,開展事后分析、檢查。可見,會計無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它都是人們對經濟進行管理的活動。
二、企業管理活動對會計的要求:
會計是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報告、控制系統,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在企業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工具。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就得符合管理的一些基本要求,管理要求會計為其提供系統、真實、全面信息。
1.會計的大量工作是對企業經營活動斬事后分類、計算,管理對會計計算的要求是:全面、準確、及時。這就要求會計核算必須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及時、全面地利用會計專門方法進行確認、計量和記錄經營事務的發生情況,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的增減變動。會計核算在真實、及時的基礎上,還應注意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在遵守國家法規、制度的前題下,盡力按企業的管理要求進行合理分類歸集,以保證計算內容保持縱向、橫向可比,管理可用,堅持會計的可比性和一慣性原則,真實、準確、可比是會計計算的第一需要。
2.會計所提供信息應及時、全面、能懂。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專業工具,因此這項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人員進行,并采用較多的專業俗語和專門方法,然而會計其服務對象并不是會計專業人員,其存在的宗旨除自身通過控制與監督有限地參與管理外,更多是為企業相關管理服務的,而這些管理人員并非都能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因此,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僅需要全面、真實、及時與可比,還要求對對此有需求的服務對象有用,則除自己能讀懂外,還要求所涉及管理人員、相關利益者都要能讀懂,如果其中包含有一些較專業的信息,應以適當的方式加以解釋,使其他管理者能從會計提供的信息中讀到其所需的相關管理信息,只有這樣,會計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發揮更大的潛能。
3.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在很多人看來,一般會計就是記賬、算賬和會計報告,不具體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參與企業管理工作,也是財務經理們的事,其實,會計除以報表方式為其他管理人員提供公司經營信息外,也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公司管理之中,無論是進行成本核算、報賬、記賬,會計是企業預算執行第一個知情者和監督人,從材料采購到銷售回款,通過預算、比較價格、信用管理、指標對比等,會計無不履行著監督的職能,無不參與于企業管理之中。
三、會計人員應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
會計作為企業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管理工具,不僅僅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與結果,還通過預算、監督、參與決策等,參與到企業管理過程之中,作為一個重要管理環節來使用,作為履行此項工作的會計人員自己應充分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履行自己管理工作職責。
1.核算嚴格按程序。國際上已對會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系統,國家也為此建立了一系列的規章與制度,作為會計人員應認真學習會計方法和制度,嚴格會計核算程序、方法要求,嚴格按規章制度來處理會計業務,報送財務報告,發現問題要及時報告,盡可能提出符合制度要求的解決辦法,會計是保證企業業務合規性的最后一道關口,會計人員一定要為企業守住這道關。
2.工作要勤于現場核實。會計核算是一個反映、監督系統,很多會計人員習慣于座在辦公室理單據、算數據,這樣很容易與公司實際業務脫節,也不能及時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缺陷,一個合格會計人員,不但應全面了解自己所處理業務流程,還應了解所處理業務的實物流程、管理制度、控制要求,這幾個方面應充分結合,很多業務只有進行事前規劃才有意義,木已成舟之后只能做事后反映。因此會計人員應勤于走動,到現場了解、核實所處理業務全過程,變被動為主動,事前進行業務規劃,不做一味事后算賬的賬房先生。
3.善于比較分析。比較與分析,寫出分析報告是會計參與公司管理的必要手段,是會計人員發現問題的重要方法,只有比較分析才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無論進行那塊會計業務的核算,都應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問題向上級提供問題報告,提出解決意見,以此來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
4.要有參與管理的激情。會計人員具體到某個崗位,可能都是日復一日地重復做相同的業務,工作的平淡就會磨平他們的工作激情,很容易產生職業厭倦,特別是在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有時不但得不到褒獎,還可能與其他職員產生誤解,會計人員應看到自己所處崗位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多學習相關企業管理知識,并運用自己的學科知識、職業眼光、公證心態為企業管理服務,時刻注意培養并保持自己的工作激情。
會計工作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每個會計人員都應在認真做好會計核算工作的同時,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每一個會計人員都應有參與管理激情,專業知識是“術”,參與激情是“道”,既要講究術更要講究道,“術”“道”調和,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從而謀得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