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們看到各大金融媒體各各渠道都在呼吁融資融券出臺,是構成對股市的重大利好,對這樣一個似乎是群情請命的利好,就真的那么絕對嗎?靜下心來,我們可以反思一下融資融券的本質,融資就是投資者可以向券商在內的國家允許的貸方借貸,用于股市的投資操作,當然其借貸時間肯定是有限制的;融券,自然是在看準下跌趨勢的時候,從券商的賬戶中融出股票份額先賣出,然后等股票價格跌到一定價位再買回相同數量的股票份額還給券商,中間的差價就是利潤。融資需要股票作抵押,而融券則需要一定數額的資金作抵押,從某種意義上講,融資融券是相對立的二種不同的市場取向。
那么這兩種不同取向的市場交易制度就真的對股市構成了天大利好嗎?我認為這只是某些人一廂情愿的體現,或者說是某些利益集團利益的體現。也或者從某種角度說,這只是市場思想幼稚的體現。我們先看看中國股市投資者的構成,再看看是不是可以讓融資融券成為市場利好。目前中國股市的投資者可以分為幾大類,首先是散戶群體,這占著60%只多不少的市場份額(資金)或更多,這部分人不具備融資抵押和市場投資的能力,所以融資對于散戶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價值,即使有一些人去融資,也僅僅是飲鳩止渴。說白了,大多數散戶即使能融來資金做股票,那么結果也僅僅是死得更快。而融券對于散戶來說更是天方夜談,自己的股票即使知道市場方向轉變了都舍不得賣出,還去找券商融券來賣出?所以融資融券對于散戶來說沒沒有任何價值,而由于散戶沒有抗風險的能力,作為券商一方得貸方也要回避散戶的融資融券行為,而普通投資者的操作秉性和投資意識決定這個群體將是融資融券的受害者而非受益者。
其次,我們看看我們的基金機構投資者在08年的熊市中都作了些什么,我們最大的機構都資者就是基金了,我們可以通過08年基金的季報半年報發現,我們基金手中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股票份額,但是其操作能力之差,其回避風險的意識和行為,就猶如一個白癡般的遲鈍。在08年的熊市之中,哪個基金不是虧損累累,那個不是讓基民損失得鼻青臉腫,面對這樣投資行為低下、品行惡劣的基金機構投資者,如果券商給這樣的機構去融資或者融券,那不是找死嗎?而基金自己具備的資金和股票份額就把他自己累死了,何必再趟這個渾水。從05年牛市開始到08年熊市進行過程中,基金的操作特性來看,基金融資或者融券都是在找死,說他們是專業,除了一張專業的高級文憑能在投資者眼前晃悠一下,他們還具備什么品質?
第三,看看社保、險資等機構,這類機構我們可以說是大牛市完整的大贏家,為什么,讀者自己思量去。而且這些機構缺錢嗎?我覺得不缺,既然不缺錢拿干嘛還融資,還要給券商利息。那么他們缺的是券,如果他們不融資只融券,那么現在的市場誰人背負起這個沉重,整天賣不完的做空動力,整天看不到頭的砸盤,這就給這些缺籌碼不缺錢的主找到了最好的做空砸盤籌碼融入渠道,畢竟不需要真金白銀,只要把股票砸出10%就可以獲得利潤,何樂而不為,融券對這些機構最合適。
第四,看QF,這家伙每次都能找對底部和頂部,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除了靈活的操作外,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咨詢研究機構會玩命,而我們某些人在或多或少的狀態下或透漏消息給這些家伙,君不見前段時間電力調價就屬于這種消息跑漏嗎?QF缺錢嗎?缺,那是因為其額度不夠用,那么在國內可以融到資本來運作這個市場也是一個好的方式,利益就很大。但是我覺得QF最終缺的和社保以及保險資金一樣,那就是砸盤做空的籌碼。所以,面對融資融券這些機構的路子基本一致,多融券砸盤賺取差價,不需要費力氣拉升股市和投入真金白銀做多,所以融資對這些機構都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融券卻可以給這些機構錦上添花,但普通投資者可就慘烈悲哀了。
融資融券唯一的獲利者就是券商,來往皆為利。但是為了一個集團犧牲眾多投資者似乎是不道德的,可以肯定說是不道德的。并且在目前市場狀態下,大小非依然猶如泰山壓頂,新股發行融資猶如滔滔江水,再融資的企業如饑似渴,而目前市場就在這種氛圍下只是茍延殘喘,還消化不盡這些壓力。管理層還會推融資融券嗎?融資我認為可行,融券就免了吧,如果真的推出融資融券,這不僅不是大利好,而是特大利空(指融券),市場拋壓將綿綿不絕。
推出融資融券就不如推出股指期貨和修改目前的交易制度,改T+1為T+0,改10%漲跌停板制度為不限制,則有利于市場更多。這些交易制度多多少少可以讓投資者回避開市場的風險,也可以讓投資者享受到市場交易的自由。融資融券的這個所謂利好,頂多管三天,三天之后市場自然會出現大幅度的調整,散戶能融來股票做空嗎?所以那些機構在這種市場下,融券砸盤的要多于融資買票的。管理層推出融資融券要千萬小心。
作者:遲海明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