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學和經濟學家曾經有這樣的評論:正確的,但是無用的。
位列美國五大投行之四的雷曼兄弟轟然倒下,巨大的沖擊波讓全球金融體系顫抖不已。想當年誰會想到赫赫有名的雷曼兄弟會有今朝?讓人瞠目結舌的不是雷曼的倒下,而是美國五大投行中雷曼已經是繼貝爾斯登、美林之后破產的第三個大投資銀行。同時迷漫在華爾街的壞消息還接二連三地出現著,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AIG也陷入火坑,美國最大的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因為深陷危機也正在尋找買家……
美國這個市場經濟的模板,世界的金融中心,同時也是全球的經濟學研究中心,薈萃著世界一流的經濟學家,包括眾多的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但是,在這個國度,經濟運行并沒有因此而一帆風順,虛擬資本市場的發展促成了次級信用貸款這種新型的、虛擬的資本品的誕生,進而釀就了次貸危機,進而引發了被格林斯潘稱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
經濟學和經濟學家的自身價值究竟是通過什么方式體現的?
在經濟學沒有成為系統學問的時候,人類的經濟活動就延續了五六千年,而且創造了輝煌的成就。而在經濟學家成為一門職業之后,經濟并沒有改變它上竄下跳的猴性,而是用不可琢磨的波動嘲弄著自稱為經濟學家的這一群人。
當今經濟學家都以自己曾經在世界級的金融企業擔任過某些職務而自得,把那當作是一種榮耀和資本。如所有的有點名氣的金融機構一樣,雷曼兄弟公司從總部到全球各地區分部,也都聘請了“首席經濟學家”。一個企業聘請首席經濟學家干嗎?當然不是為了給這群人解決就業吃飯問題,而是要讓他們為企業服務,為企業自身解決問題——逐利。你在互聯網搜索引擎當中輸入“雷曼,首席經濟學家”字樣,就會查到一大堆為雷曼兄弟效勞或曾經效勞的經濟學家的名字。雷曼以及世界級的金融機構的高層也都不是吃素的,不是世襲的銀行家,就是經濟學的博士。面對雷曼的轟然破產,不知道這些人如何解釋自己在雷曼兄弟公司的工作經歷和成就。
經濟學界當中有這樣的自嘲:經濟學無法做到讓你不失業,但是經濟學可以在你失業之后告訴你失業的原因。現在這句話可以改成“雷曼版”了:首席經濟學家并不能讓金融機構免于破產,但是,或許,可以在其破產之后告訴它為何破產。
在國內,有多家銀行持有與雷曼兄弟相關的美國債券,這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受到雷曼破產牽連最大的是華安基金,因為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是華安基金旗下QDII產品華安國際配置基金結構性保本票據的保本責任人。雷曼的破產使得華安基金就要清盤的聲音已經傳出。有意思的是中國的高層領導人幾天前還在美國訪問時強調中美之間要加強金融合作,不知道中國的這些銀行持有美國垃圾資產是不是與美國的一種誠心合作方式。
在中國,“基金”是以“專家理財”的面目讓國民認知的。那么,華安基金的理財專家團隊怎么會選擇一個負債累累的雷曼作為支撐?是雷曼的首席經濟學家欺騙了華安的理財專家團隊?還是華安的專家們有眼無珠上了雷曼首席們的當?難道中國這么多銀行的首席們都沒有發現雷曼兄弟危機的蛛絲馬跡而勸告自己服務的銀行不要持有和雷曼相關的債券?現在持有的其它債券會不會也發生問題?近兩天股市在銀行股的暴跌中表達了投資人對銀行的高度擔憂。
在暴漲的牛市里,基金經理們把即便是一個傻瓜也能賺到的錢都記在自己的功勞薄名下;在國內資本市場的暴跌當中,號稱理財專家管理的基金讓中國的“基民”同樣也變成的“饑民”。但是,你看媒體上各個市場分析欄(節)目當中的分析大師們依然是喋喋不休,一副諸葛半仙的模樣。
在全球的金融動蕩中,在各國政府都在忙著接管、注資、停牌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學家們還在督促政府加強治理通脹。有的學者甚至說,美國的次貸沒有傳說的那么嚴重,更稱不上是金融危機。但是,危機的到來使得政府不得不悄然打出幾張救市牌,貨幣政策的轉向已經悄然而動了。
有誰可以找到一個案例,說明一下經濟學家是正確的,同時是有用的?
作者:張建平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