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不能不說了解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有人是這么給曹操畫像的。讀易中天的《品三國》我們可以從戰略的角度剖析曹操的戰略藝術。
一是環境決定戰略。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其發展戰略跟環境息息相關。在治世,曹操是能臣,在亂世,他就變成了奸雄。為什么?環境發生了變化,其發展戰略必然跟著變化。在年輕的時候,曹操是非常有魄力和正義感的,居然敢殺了違法法令的皇帝寵信宦官的叔叔。當董卓廢立皇帝攝政,他旗幟鮮明的討伐董卓。
二客戶偏好是其戰略的起點和出發點,從一個無名小卒,他怎么能對抗董卓和袁紹他們?看他的囤田制就知道端倪了。他采取“居住方式軍事化,生產方式集體化”,將土地分給貧民,滿足了其客戶(普通老百姓也是他的官兵)的偏好,既保證了士兵的生活,有保證了戰略力的可持續性。
三是差異化競爭策略。廖曉認為,戰略管理的核心可以歸納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詳細內容可以參閱廖曉專著《戰略轉型》),其中一個基本點就是差異化。差異化就是做與眾不同的事情。當董卓廢立皇帝、袁紹另力皇帝,袁術自立皇帝時,曹操旗幟鮮明提出維護漢帝,維護漢制。將皇帝接到自己的根據地,有人說這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也是另外一個客戶偏好的表現,對一個政治家來說,其客戶就是大多數老百姓。在任何一個社會,忠誠是一種美德。其他人不得民心,但是曹操這種做法深得人心。
作者:廖曉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