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白酒經營環境的不斷規范與完善,白酒同質化競爭的不斷加強,拓展新的市場空間成為了眾多白酒生產企業考慮的問題。在此背景下,五糧液、劍南春、詩仙太白、皖酒王、水井坊等紛紛走出中國,走向國際市場,開始國際化戰略,對于白酒的國際化運作,筆者認為需要的是創新思路,整合運作。
一、模式選擇
在白酒國際化過程中,主要的模式有兩種:一是與外資合作,借道進入國際市場,如水井坊與洋酒巨頭帝亞吉歐聯手,借力進入亞太地區重要機場的免稅店;如劍南春與軒尼詩重組“文君酒廠”,如劍南春與瑞典洋酒商VinSpirit成立合資公司等,通過與外資酒企業的合作,借助他們在資金、網絡和渠道上的優勢順利進入國際市場。二是產品出口,可能是直接出口,也可能是間接出口,如五糧液在國際化進程中,通過積極參與合作,布局全球銷售網絡開拓市場,通過參加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同國外客商廣泛接觸,尋找新的出口商機;通過借道麥德龍、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國際零售巨頭,尋找進入國際市場的突破口和拓展國際銷售網絡。對于大型白酒企業來說,可通過合資合作或直接出口來打進國際市場,對于中小型白酒企業來說,應該采取借道與嫁接的思路,如可以通過美中酒業快速進入美國市場;如在臺灣市場普遍采取“大陸技術+臺灣品牌”的模式,如與國外酒類企業共享渠道;如借助外貿公司等等,無論是什么模式,都要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如資金、人才、技術等等,采取最適合的模式進入,如前期可以采取代理,借助對方渠道或品牌,待時機成熟后再推出自主品牌和自主運作。
二、產品選擇
由于在國際化過程中,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偏好不同,因此白酒需要在國際化進程中進行創新,如美國人喝酒要先聞味,喝酒是一種消遣,他們比較傾向于喝一些軟性酒,需要的是清淡型,烈酒都是以雞尾酒的方式飲用,因此白酒在美國的銷售大多都是走伏特加的路線;如韓國的緯度比臺灣高10多度,冬天氣候更為寒冷,另外韓國人的民族性格比較剛烈,對白酒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如荔枝酒、寧夏紅等果酒在國際市場日趨得到認可和被消費者接受。
三、時機選擇
在進入國際市場的時機上,需要找準切入點,食品博覽會無疑是主要的方式之一,如許多川酒靠“漢城食品博覽會”打進韓國市場。當然,世界華商大會也是非常好的平臺,可以嫁接這些大型的活動,如作為指定用酒;如作為媒體和貴賓招待用酒。還可以策劃一些活動,如1915年,我國茅臺酒從巧借“怒擲酒瓶震國威”而揚名天下一舉成名以來,在無數次重大國事活動,從中美建交到中日建交,從尼克松、田中角榮到金日成、撒切爾夫人,茅臺酒借助國宴傍上中外名人而蜚聲海外;如2004年,在四川劍南春酒史博物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為劍南春執筆題字“劍南春拓展全球市場啟動儀式”,震動全國,震動全球,世界為之矚目,吸引了數億大眾的眼球;如海特酒被韓國總統和多米尼加總統收藏;如在徽商、浙商、晉商等這些商幫頻頻活動的今天,嫁接這些活動肯定能夠為當地的一些白酒進入國際市場提供機會,如圍繞奧運展開營銷活動也會將白酒快速推進國際化的舞臺,這些活動無疑都為白酒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四、方式選擇
在國際化的過程中,白酒海外推廣的創新思維就是要從消費者出發,不僅僅要將白酒賣給國外的消費者,更要教消費者如何飲用和欣賞中國白酒。一是要善于培育市場,如把白酒和中餐整合到一起;如附帶說明書,不僅介紹產品優點,而且要推薦相關調酒配方,在賣酒的同時出售飲用方法。二是要政府或協會牽頭對中國白酒企業的營銷資源進行整合,如進行白酒文化輸出,如走出去,到國外進行推廣和舉辦相關展會,2006年底,四川省商務廳在臺灣舉行“天府美酒醉寶島”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擴大了四川白酒在臺灣的知名度,為川酒在臺灣的銷售打下了基礎。三是要科學選定區域,綜觀白酒的海外市場區域選擇,從中國走向亞洲,再走向全球無疑是最優路徑之一,圍繞華人華僑集中居住的區域為突破口,快速占領市場。
總之,在國際化的浪潮中,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白酒國際化成為了必然,作為白酒生產企業,要在練好內功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合適的產品以最佳的方式快速進入潛在的目標市場,逐步突破,沖出亞洲,走向全球。
。ㄗ髡吆喗椋和鯁久,酒營銷專家,現為上海洞井天企業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安徽山鷹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