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從一歲就上當地的幼兒園,現在快到四歲,幼兒園卻不教認字。而國內比她小的孩子就已經很有‘學問’了。除認字之外,還要學什么‘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呀,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呀。我女兒全無這些壓力,每天幾個同齡孩子坐在一起,邊玩邊談話。一日,一個大一歲的孩子突然問:‘我們是怎么來的?誰造了我們?’另一個孩子回答:‘上帝造了我們。’女兒馬上問:‘誰造了上帝?’討論沒有結果,似乎也沒有什么知識的積累,但這種討論要一直跟著她進大學。”這是一位旅美華人說的一段話。雖然他只說了女兒在美國幼兒園里一些小事,但卻反映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中美在幼兒教育問題上是如此的不同。
結合最近發生的“本超之爭”,顯然,這位旅美華人的女兒接受的是“本真教育”,而他所提到的國內孩子接受的是“超常教育”。那么“本超之爭”也就成了“中美教育理念之爭”。
在兒童教育問題上,中國與美國確實有著截然不同的觀念。中國家長大都希望孩子出人頭地,而美國家長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適應能力。所以,中國教育是在給孩子灌注知識,美國教育是在提高孩子生活能力。中國的孩子在應付考試時花了很多時間,美國的孩子卻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課程。中國的孩子認為問題都有正確答案,美國的孩子卻極富創造力。
中國教育強調仁愛和服從,美國教育則注重公正與自由。在中國,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面前有極強的權威性,他們通常喜歡“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照他們的意愿發展。他們也往往用自己的理性來干涉孩子的自然發展,剝奪了孩子的自主選擇權。他們認為孩子不能任其發展,不能給他太多的自由,不然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長。于是,他們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他們認為人才是管出來的,是教化出來的,是人制造出來的。但在美國,孩子卻有著與大人同等的地位。孩子有著獨立的人格尊嚴,自立自主永遠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內容。孩子有充分的自由、足夠的自主權,要求孩子能夠自己去挖掘生活中的一切東西,自己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問題。
兩種不同的教育觀,教育的結果也不一樣。美國教育培養出了很多創造性人才,而中國教育培養出的創造性人才卻很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美教育觀念的不同正是超常教育與本真教育的不同,為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提高未來人才的素質,我們應該向美國借鑒先進的教育觀念。中國人只有正確認識超常教育對孩子的危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才能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大計。所以,中國最需要向美國學的是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因為教育才是國家發展之根本。
(作者:陳仁官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