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涉及企業中方方面面的問題。新時期要切實構建企業文化建設,則需要牢牢記住以下幾個關鍵詞。
科學管理是前提
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要順應現代管理科學,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更加科學化、規范化,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而企業文化正是滲透在整個管理過程中的一種“軟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文化是管理文化,企業制度是一種文化的體現。當一個企業還處在債權不清、管理無序的層次上時,其文化建設勢必受到阻力,或者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下去。因此,必須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企業一方面建立起科學的管理機制,規范企業的運作,一方面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因素,制訂和完善為員工所能接受的制度和規章,總結為員工所認同的企業精神,形成一種凝聚力,使企業充滿生機。
領導親自抓是關鍵
企業領導人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核心,是把握企業決策的組織者。企業文化融于企業的一切活動中,是一種科學的管理理論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因此可以說,企業文化也是企業家文化。企業家的行為對企業文化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企業經理人的行為和經營指導思想會對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通過企業經理人來實現。企業文化建設只有通過領導,包括經理人的倡導和培育才能落到實處,只有通過經理人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企業文化才會融貫于企業的一切活動中,才能在企業生根、開花、結果。
黨的領導是保證
企業經營管理離不開黨的領導,離不開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企業文化建設體現了企業的全面管理,更離不開黨的領導。黨委一班人要團結協作,積極支持經理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使黨委處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政治核心地位。
群眾組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群眾組織在企業中面廣、人多、能量大,有著行政和黨組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只有在黨的領導下,群眾團體密切配合,與企業行政形成合力,企業文化建設才能全面鋪開,才能取得成就。
把企業文化建設成和諧文化
企業文化的載體是人,企業文化建設的本質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以人為本,從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出發,視員工為企業的主體,讓全體員工參與管理,對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集思廣益,加強監督,提高企業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與黨的“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的方針相一致。開展企業文化建設,調動人的積極性,不能廢除必要的規章制度。抓好制度建設和實施嚴格的行為規范十分必要,否則將無章可循。如果只是制訂了規章制度,沒有嚴格執行或有章不循,規章制度則形同虛設,企業就會亂套,運作就會不靈,行為規范更無從談起。這就要和諧。要把企業文化建設成和諧文化,為和諧社會建設搖旗吶喊。
讓企業文化成為職業道德教育的載體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把“以人為本”的思想與各行各業業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的重要途徑;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要發揮企業文化創建學習型組織,培養優秀員工的優勢,讓企業文化成為職業道德教育的良好載體。
企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臺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我黨的法寶。長期以來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再也不能搞“精神萬能”、“政治掛帥”那一套了。要把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導入企業文化建設,使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相得益彰,相輔相成,讓企業文化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臺。
企業文化呼喚法制化
企業文化是個性文化,百企百面,各有特色,不論企業文化是自然形成,還是企業刻意創建,都要群體參與。而大凡有群體參與的都必須受到外界的影響。 企業文化也會受到政府倡導的影響,在不同的時期,政府的政策會有很大的不同,為此,政府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種種資源,如立法、輿論等進行倡導,從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文化,影響到企業每個成員,影響到企業文化。其實企業文化在發展中也需要法律的規范。如其根本的價值觀就不能只是老板一己之私的價值,而應符合社會價值。
企業文化要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特點
當今世界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文化也要適應這一特點,成為能融合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共生共榮的企業文化。
企業在走出去、請進來的國際化進程中,企業文化也要推己及人,由近及遠,不斷吸收和融合新文化,讓企業文化真正為企業國際化戰略服務。
在企業新舊文化的沖突與交融中,企業的舊文化應該讓位于新文化,只有那些勇于革新舊文化的企業,才能使企業的文化意識形態全面提升,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獲得更強的生命力。
作者:王先琳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