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在揮灑自己才智的同時,要注意些什么?
2008年,企業面臨的宏觀影響有哪些?
第一,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認為中國2008年GDP增長率預估值放緩至10.7%, CPI指數增幅放緩至4%,并認為因薪酬和價格的增長損害出口競爭力。
第二,嚴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傳遞出的信號讓各大銀行緊急行動。
這兩個結果都暗示在2008年經濟將“踩一下剎車”,那么,企業家將如何表現自己?尤其是如何避免成為最差?
根據《經理人》研究,分別從企業經營操守、社會責任、策略、業績等方面總結了六大風險,涉及法律、環保、債務、金融、勞資、出口等。
監管惡夢
2008年,多種新法和修改的法令將實施。如《電子廢物管理法》、《勞動合同法》、《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同時也包括其他與經營相關的規定等。
企業將面臨新一輪考驗。有哪些行業最易被監管部門重點監督?
地產類、上市類、制造類三大領域企業(地產類、制造類可從屬于上市類)無疑更為關鍵。
三大領域企業違規經營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有共性,也有差異。
共性指的是在2007年度違規經營,但是案件在2008年終結;因違規所累計起來的消極反映在2008年實現、突發性違規、對于法規的理解出現誤區。
而差異點則正是解決途徑。
2008年房產企業最容易出事的問題集中于囤地、高容積率、暴利、惜售、炒作;而上市類企業是在證券市場的活動能否自律;制造類企業則主要集中在勞資糾紛和應對質量門。
因此,三大行業的企業需要在2008年前三個月內完善管理機制、履行新法規定的義務,并及早準備風險預案,隨機啟動。
環保違規
2008年,企業的環保問題出現什么情況?
“先上車,后補票”的企業將被環保部門啟動叫停機制、污染企業不能加速產業升級與轉型將被停業、嚴重污染企業將難獲貸款。
而最為重要的是污染企業上市將被證監會拒絕。污染性上市企業不僅在2008年將受到經濟處罰,而且要追究企業董事長、總裁等的責任,環保問題將與社會責任、業績、個人名譽、企業形象聯系起來。
污染企業在2008年能做什么?
擬訂環保計劃,并準備足夠預算,邀請專家治理、整改設備和周邊環境;與監管部門協調;甚至為因此而降低企業利潤準備轉產、關閉部分產業。
債主迎門
2007年九次提高準備金率以后,商業銀行包括四大國有銀行內部流動性已經有緊缺跡象。
那些本來資金鏈困頓的企業將有什么樣的情況發生?
銀行將向一些企業追債,引發商業訴訟,追討無果,則企業被強制拍賣、破產?梢哉f短期融資長投所帶來的壓力,以及企業持續虧損加劇,將使不少整合者的資金鏈危險更嚴重。
面對資金鏈問題,企業能走什么路?
拍賣、重組、資產稀釋似乎是惟一渠道,但是從多元化回歸主營則是自救的上策。
退市風潮
2007年遭遇暫停上市風險的企業將在2008年上演退市潮。
那么,2008年ST集體退市潮的依據是什么?
如深交所的2007年三季報業績分析數據中,特別指出有48家公司刊登2007年業績預虧公告,其中15家ST公司可能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那么,ST上市公司如何去規避退市?
實際上,ST公司無論采用債務重組+出售資產、還是債務重組+資產置換方案,都必然存在更多不確定性的因素。
勞資糾紛
自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有什么影響?
勞資糾紛將正式走向前臺。即使企業家有能力讓企業贏利,但是做不到賠償式刺激,將被問責,甚至引發罷工。
企業單方面理解《勞動合同法》的危險加大。 “辭職門”并不適用于2008年。
企業防范勞資糾紛最應警惕什么?
除了慎用勸辭,特別需要指出的是—— 末位淘汰是否違法?很多企業認為是不違法,是一種管理模式。事實上,在2008年企業實施末位淘汰,被判違法的風險加大。
出口受阻
商品的質量與安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貨幣升值壓力等,將對于2008年的“中國制造”出口構成威脅。
國內產業基礎原材料價格將持續上漲、交易價格仍將成下降趨勢、出口退稅率降低、針對中國的區域貿易壁壘增多、企業信用環境變冷等。
那么,令中國的出口企業最痛苦的是什么?
就是遭遇反傾銷,而且年年如此,且涉及產品廣泛、花樣繁多。2008年,嚴格復雜的標準和歧視性達標對于中國制造不會減弱,最易遭遇反傾銷的行業有機電、紡織品、皮制品類、食品加工等。
中國企業能做什么?
企業家要了解產品在國外市場的價格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持續觀察跟蹤對方市場,及時預警。應訴企業必須提供完整、規范的會計資料,以此來認定正常價值。
作者:沈偉民 來源:新浪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