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商業模式既是企業軟實力的重要構成要素,也是企業軟實力整合資源的基本手段和工具。本質上講,商業模式就是價值創造流程,如果進一步分解,商業模式又分企業對內的模式和對外的模式,對內的稱為管理模式,對外的稱為經營模式或者服務模式。由于企業對內對外所處的環境和面對的對象不同,因此,內外模式各有其側重點。
一般來說,企業對外的經營模式或服務模式面對的是顧客,其資源整合點是從顧客那里獲得價值創造的靈感和創意,并為顧客提供價值服務。顧客是企業對外模式資源整合的第一要素,這符合鄧正紅企業軟實力最高形態——價值創新原理。因為價值創新處于鄧正紅企業軟實力“金字塔”層級體系的頂層,所以,對外經營服務模式以顧客為主,企業所有行為都以顧客價值需求為航向標。這種模式是由企業軟實力層級遞升程序決定的,稱為正立“金字塔”。
企業對內的管理模式面對的是員工,其資源整合點是如何激發員工的創造潛能,按照顧客的價值需求,遵循效能、效率、效用規則,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創新。員工是企業對內資源整合的第一要素,這符合扁平化即倒立“金字塔”的要求。按照傳統“金字塔”管理層級,員工處于“金字塔”的最底層,但員工是實現價值創新的主體,最底層的管理地位不利于調動員工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積極性,與鄧正紅企業軟實力最高形態的要求背道而馳,所以,按照鄧正紅企業軟實力“金字塔”層次遞升原理,應該把傳統“金字塔”管理層級倒轉過來,將員工置于價值創新的頂層,企業內部一切力量必須服務、服從于員工價值創造。這種模式也是由企業軟實力層級遞升程序決定的,只是相對于傳統“金字塔”管理層級來說,稱為倒立“金字塔”。
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指出,企業應對價值轉移的唯一選擇,就是堅持軟實力經營,以不變應萬變。所謂不變,就是堅持價值創造、價值創新的追求不動搖,所謂萬變,就是以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作為價值創造、價值創新的航向標。表面看,軟實力經營與價值轉移的契合點是資源整合,實際上是二者共同的價值方向。企業生存管理專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創立者鄧正紅先生認為,企業軟實力“金字塔”層級是恒定不變的,顧客因價值需求始終處于“金字塔”的頂層,從外部顧客正立“金字塔”到企業內部員工倒立“金字塔”,這也是一種價值轉移,就是把外部顧客的價值需求轉給內部員工進行價值創造,這是一種由外而內的無縫對接,其拐點就是共同的價值點。所以,鄧正紅強調,倒立“金字塔”是企業軟實力經營狀態下形成的,按價值規律整合資源,代表企業個性的管理模式。
鄧正紅表示,正立“金字塔”與倒立“金字塔”的無縫銜接,是使企業經營無論由外而內還是由內而外,形成一個軟實力整體,內外資源整合都服從企業軟實力要求。商業模式是企業軟實力的重要構成要素,但并非任何商業模式都能代表企業軟實力,只有在企業軟實力狀態下,也就是始終秉持價值理念的氛圍中,具有“金字塔”正立與倒立銜接特質的內外模式,才是企業軟實力推崇的商業模式。
企業是一群生命體的集合,所以,企業是個大寫的“人”。從漢字形狀分析,“人”靠兩足支撐,那么,企業靠什么支撐呢?就是顧客和員工。企業的“兩足”分為外足和內足,外足指的是顧客,內足指的是員工,所謂“把企業做小,把顧客與員工做大”,就因為企業是靠顧客和員工支撐起來的,如果過分突出企業的分量,忽視或削弱顧客和員工的力量,再大的企業也立不起來,正所謂“頭重腳輕根底淺”,根基不穩,企業終究要垮下來;如果企業將自己不斷縮小乃至一個圓點,并千方百計地把顧客和員工做大,那么,再小的企業一旦立起來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企業生存管理專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理論創始人鄧正紅先生認為,具有“金字塔”正立與倒立銜接特質的商業模式,追求的是將企業做小、將領導做小,把顧客做大,把員工做大。
“倒金字塔”管理法最早誕生于瑞典的SAS公司(北歐航空公司)。20世紀70年代末,石油危機造成世界范圍內的航空業不景氣,瑞典的北歐航空公司也不例外,每年虧損2000萬美元,公司瀕于倒閉。在這個危機的時刻,一位朝氣蓬勃、極具領導才能的年輕人——楊?卡爾松受命于危難之中,擔任了北歐航空公司的總裁。卡爾松利用3個月時間,在仔細研究了公司的狀況后向所有員工宣布,為了使SAS公司扭轉目前的虧損局面,公司必須要實行_種新的管理方法。他給它起名字叫“PyramidUpsideDown”,我們簡稱叫“倒金字塔”管理法,也有人稱之為“倒三角”
在一般的公司管理中是個“正金字塔”,最上面這個人是總經理,或者是叫決策者,中間這一層叫中層管理者,最下面這一層叫“FirstLineStaff”,就是一線人員,或者稱為政策的執行者。上面是決定政策的人,下面是執行政策的人,概念很清楚,現在很多單位采用的都是這種管理方法。當時卡爾松把這個結構顛倒過來,卡爾松處在這個“倒金字塔”管理法的最下面,他給自己命名為政策的監督者,他認為公司的總目標一旦制定下來之后,總經理的任務是監督、執行政策,達到這個目標。那么中層管理人員不變,最上面這一層是一線工作人員,卡爾松稱他們為現場決策者。
“倒金字塔”管理法改變了傳統的上令下行的管理方式,其核心就是人人都要承擔責任,可以對份內的事情做出決定,不必事事上報。而總裁只負責對政策的執行進行觀察、監督、推進。其目的是讓每個員工可以在這個由公司管理者搭建的“V型”無限空間里,自由發揮,釋放自己的工作熱情。而員工一旦受到信任與重視,就會為企業發展提出好建議,就會使自己甚至是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大提高。卡爾松總裁對此的解釋是:“人人都想知道并感覺到他是別人需要的人。”“人人都希望被作為個體來對待。”“給予一些人以承擔責任的自由,可以,釋放出隱藏在他們體內的能量。”“任何不了解情況的人是不能承擔責任的;反之,任何了解情況的人是不能回避責任的。”
要把顧客做大,企業就要始終如一地為顧客創造價值,而且要將這種價值理念滲透到經營管理全過程。沃爾瑪能夠風行世界,其首推無疑是“天天平價”的承諾,這承諾決非一句口號或一番空談,而是通過低進價、低成本、低加價的“三低”經營方式,硬是始終如一地做到了。首先,沃爾瑪采購上不搞回扣,不需要供應商提供廣告服務,也不需要送貨(這一切沃爾瑪都會自己打理),但必須得到進貨最低價。其次,沃爾瑪嚴守辦公費用只占營業額2%的低成本運行規范,“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從而“比競爭對手更節約開支”。最不同凡響的是沃爾瑪“為顧客節省每一分錢”的低價經營觀念,它使眾多的平民消費者以對價格的極度敏感而忠誠于沃爾瑪。沃爾瑪的薄利多銷,有數字為證:1970年,它的營業收入為3100萬美元,利潤120萬;1980年,它的營業收入為1248億美元;1990年,它的營業收入為258億美元,利潤10億;2003年,它的營業收入為2590億美元,利潤905億。
要把顧客做大,就是要隨時隨地尊重顧客,讓顧客滿意。沃爾瑪“顧客服務”的原則有兩條規定:第一,顧客永遠是對的;第二,如果對此有疑義,請參照第一條執行。“讓顧客滿意”是沃爾瑪公司的重要目標,“顧客滿意是保證未來成功與成長的看好投資”。沃爾瑪為顧客提供“高品質服務”和“無條件退款”的承諾也不是漂亮的口號。這種毫不猶豫的誠信與規矩,確保了每個顧客都無后顧之憂。
鄧正紅指出,把顧客做大,是實現企業的價值創造,而把員工做大,則是讓員工發自內心地為顧客創造價值。管理大師德魯克預言,“未來的企業組織將不再是一種金字塔式的等級制結構,而會逐步向扁平式結構演進”。而今,他的預言已得到證實,在中國以海爾為代表的成功企業,已經證實了德魯克觀點的超前和準確。實踐證明,企業組織結構由“金字塔”向“扁平化”轉變,已成為企業管理中組織結構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實,德魯克預言中的“扁平式結構”就是倒立的“金字塔”,這種未來管理模式與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中的V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指出:V生存模式是企業未來生存方式的必然選擇。“V”是英文Value(價值)、Victory(勝利)的第一個字母,由此導出V生存模式的核心理念:生存在于價值,堅持就是勝利。“V”是漢字倒立“人”的形狀,意思做人要正立,生存要倒立。所謂正立,就是企業要做大寫的“人”,要責任感和崇高的使命,做一個值得讓全社會最終的企業公民。所謂倒立,就是企業不要過分突出組織主體,要把客戶、員工做大,要充分尊重員工、關心員工,把員工的創造性、自主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海爾提倡將企業做小、將領導做小,把顧客做大、把員工做大。在流程再造的基礎上,海爾推出了自己獨創性的商業模式——“人單合一”。這種“人單合一”的模式不是產品技術的革新,而完全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就是從生產關系的層面來獲得與全球競爭對手的競爭戰略差異。“人”,就是每一位“創新的SBU(策略事業單位)”;“單”,就是“有競爭力的3A市場目標”。“人單合一”模式包括:“人單合一”——人要與市場合一,成為創造市場的SBU;“直銷直發”——直接營銷到位、直接發運到位,是實現“人單合一”的基礎,只有在直銷到位的前提下才能直發到位;“正現金流”——正現金流是企業生存的空氣,利潤是企業生存的血液,沒有正現金流,企業就會窒息。
“人單合一”的目的是激發SBU的潛能,使每個人都面向市場。這是時代的要求:唯有每個人都對市場負責,實現速度和準確率的統一,企業才能生存;這也是競爭的要求:模仿沒有出路,唯有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才能超越目標。“人單合一”的目的不是在形式上用條形碼把人和定單掛鉤,而是通過將人與定單掛鉤的辦法,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去挖掘市場的資源。
“人單合一”是全流程的模式,它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創造定單”、“獲取定單”和“執行定單”的全流程。“創造定單”時要“人單合一”:這里的“人”,就是型號經理;“單”,就是要有領先于市場上其他產品的新品不斷上市。“執行定單”時同樣要“人單合一”:質量、成本、交貨期,每一項目標背后都要有創新的SBU來支撐。所以,要做到全流程的“人單合一”,首先是要求每個人特別是S級SBU以“人單合一”模式的要求不斷挑戰自我;其次要從設計定單到直發產品、回收貨款,都推進“人單合一”;而且要推進直銷團隊并形成文化氛圍。
“人單合一”是人與市場的無縫隙化對接。現在的市場環境與以往任何時期的市場競爭環境都不一樣,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競爭的速度快。企業的反應速度必須快,沒有速度的企業將被市場拋棄;而“快”本身又給企業提出了一個更為苛刻的要求,那就是準確,即獲取定單、執行定單與交付定單的所有環節都必須準確。如果這些系統過程不準確的話,企業的經營活動將演變成自殺行為,這是因為高速運轉中的企業要是有一個環節不準確,那么庫存將難以控制,就會加速企業的死亡。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實際上是應對新的快速市場競爭環境時代獨特的商業模式。
作者:鄧正紅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