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指出,企業軟實力代表企業未來生存戰略,企業軟實力所主導的資源整合思維,稱為未來思維!凹t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這“心”和“意”就是未來思維,體現了企業軟實力的最高形態——價值創新。
對于未來是一個什么樣子,人們總以為只有先知先覺者才能想到。其實,在鄧正紅看來,關鍵的不是未來將是一個什么狀況,而是你現在能想到多少現在沒有的情況。鄧正紅建立未來生存管理的架構主要是基于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性,正是因為不確定,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只要你能想到現在沒有的,在未來都有可能出現。也就是說,你能想多遠就能走多遠。未來將屬于那些擁有與眾不同的思維的人,“左腦”統治的邏輯、線性、計算能力為主的“信息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以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和意義追尋等“右腦”能力為主導的“概念時代”。
當然,對未來的想象有時看似是異想天開,其實并非無端,它是人們對事物發展軌跡的延伸,用現時的思維謀劃未來。遠古的時候,人們對自然的認識相當有限,但是對未知世界的探尋又是那么熾烈和好奇。在地上可以憑著自己的雙腳和有限的交通工具行走天下,對上天則可望不可即,于是生發了諸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諸多美麗的神話。企業生存管理專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創立者鄧正紅先生認為,實際上這種未來思維是對現實的超越,對未來美好的期盼。就當時的任何條件都不能實現“飛天”的夢想,但正因為這些對未來的想象,人類社會才有了進步的動力。我們的今天就是過去的未來,過去的想象成為了我們的現實。
對于未來,每個人都能想象,只要現在沒有的或者沒有實現的,未來的不確定性指針都有可能朝你指來。這就是鄧正紅所定義的“未來思維”。比如,你如果非常了解現在汽車的情況,你就完全可以想象未來的汽車是個什么情況。未來的汽車將有一套智能交通系統。這套系統包括電子交通監測和控制體系,它可以通過特殊的無線電數據頻率和全球定位衛星導航系統不斷為司機提供信息。由于汽車的重量輕,將來,汽車能以10至15輛一組行駛在有導航設備的智能高速公路上。將來的汽車將不以汽油為燃料,改用酒精燃料、天然氣和氫氣,或鋰聚合物電池等動力。使用各種類型能源的汽車按其特點分工,形成一個較為合理、高效的交通體系。這種設想引出專用的輕型城區車和班車的概念。班車——為上下班行人設計的車,重量不超過450公斤。能上高速公路,符合專用車的安全標準,最高時速120公里。城區車——為在城區街道上行駛而設計的小汽車,重量不超過450公斤,最高時速90公里,可乘兩人,可用電力。關于未來汽車的情況,你完全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和壓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指點未來。
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強調,盡管未來高度不確定和變幻莫測,給企業未來經營帶來了高度的風險,同樣,未來的不確定也給企業留下了廣闊的飛灑自己未來思維的潔白空間。說得徹底一點,企業未來生存的不確定就是企業自己來定。幾年前,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已為中國設計了一種家用車,它使用2缸發動機,排量0.8升,百公里耗油4.7升,車身為鋼架支撐復合材料(塑料汽車),自重544公斤,車頂軟篷,可以敞篷,背后有行李箱,車身較高,適合中國道路,成本約兩萬元人民幣。我想,克萊斯勒公司如果能朝自己想象的這個目標繼續努力的話,未來這塊市場毋庸置疑是由克萊斯勒公司來主宰。未來不確定表明未來還存在空白,企業如果能依“勢”而想,先入為主,填補這項空白,從現在起,你就是未來生存的主人。
鄧正紅指出,企業未來生存就在于把握環境變化之“勢”,在資源和企業文化之間求得平衡。企業在環境、資源和文化之間由平衡效應所產生的思維結果就是企業戰略,企業戰略開啟企業未來生存之路。企業從過去到現在,又從現在到未來,這三個時段在在企業生存軸上不是割裂的,而存在著一個箭頭式的必然軌跡,這個引領企業通達未來的“箭頭”就是企業戰略。戰略是企業發展的方向,戰略指導企業未來的行為和行動。從現在開始,為了未來生存,企業必須按照戰略指引,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指出,建立在環境、資源、文化基礎上的企業未來生存戰略,為了創造企業未來生存設置了成長路徑,它是在現狀的基礎上對企業未來方向的描述,決定著企業未來的成長軌道以及資源整合的取向。企業未來生存戰略是未來生存思維決定的,而未來生存思維的核心就是價值創新,因此,未來思維從根本上講就是創新思維。
企業思維要隨環境而變。企業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當前企業所面臨的環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集中表現為知識經濟的顯現、信息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在此背景下市場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變化促使企業將以一種全新的思維謀劃未來的發展,并通過對環境變化趨勢分析,對企業未來生存戰略作出根本性的調整和選擇。
考察當今環境變化趨勢,務必把握三個方面:
一是知識經濟的顯現。以蒸汽機發明為起點、工業革命為重要轉折點、制造業和機器化大生產為重要特征的工業經濟,隨著科技進步和自身結構的調整,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時代。知識經濟正在引起經濟與社會的深刻變化,如高科技產業的崛起與發展,知識與技術成為個人與組織致富的主要基礎,價值的虛擬化,等等。對企業而言,知識經濟的顯現,要求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與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對知識這種特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二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企業運作方式,企業依照信息的迅速傳播可以很快地跟蹤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企業與供應商以及顧客的信息溝通更為便捷,從而有利于企業在信息技術之上建立高效的運作機制。
三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可以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合理整合資源,與之相伴隨的是,企業生存的范圍以及深度與廣度都將空前增加。當前,我國企業生存環境伴隨著加入WTO而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如國內外市場逐步統一,市場競爭規則逐步統一,跨國公司向中國轉移,中國企業涉足國際市場,等等。進入21世紀的跨國公司為適應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其全球戰略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經營戰略向核心生存力轉變,投資戰略向并購重組轉變,外經貿戰略向本土化轉變,管理向扁平化和網絡化轉變,企業競爭向戰略聯盟轉變。
鄧正紅表示,未來生存思維的核心是價值創新,基于價值創新基礎上的生存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生存力。核心生存力是企業持久生存的動力,企業未來生存戰略規劃應圍繞核心生存力展開。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認為,核心生存力產生的思路源于高度變化、高度不確定的環境,這個環境的范疇已遠遠超越核心競爭力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更多的是面對共存共贏的合作環境。從經濟發展趨勢來看,企業的存亡并非取決于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是否擁有獨特的資源,企業生存關鍵取決于企業是否具備價值創新的核心生存力。所以,企業未來生存戰略選擇的有效手段是對企業核心生存力作出正確的評價和判斷,即企業是否具備價值創新的生存能力,因為無價值的生存不符合企業未來生存規律。
鄧正紅強調,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環境里,企業應該充分運用未來思維,采取主動態度預測未來,影響變化,而不僅是被動地對變化做出反應。企業只有在變化中不斷調整發展戰略,保持健康的發展活力,并將這種活力轉變成慣性,通過有效的戰略不斷表達出來,才能獲得并持續強化生存優勢,成為入主未來生存的領先者。
作者:鄧正紅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