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卡片會議技術(LCCT)——管理者無論是做決策還是解決問題,會以會議形式來處理。而李氏技術是李文武先生結合德爾菲會議,頭腦風暴法,計分法,名義團體技術、三菱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綜合而成。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由主席會議的管理人員組織7-11人左右,每人人手一張卡片。由主持人提出要解決的問題,一項項在旁邊的黑板上或者是電腦幻燈片投影上。要求在座的人員每人在卡片寫下三條解決方案,任何方案都行。然后由主持人把所有人手上的卡片收集后,把上面寫下的解決方案再一條條列出,每一條方案的可行性由在座人員給予1-10分的評價。把所有參與人員的評價分加總。
把所有的打完分后,按高低分擺列,從中選出最佳方案。一般情況最高分是最佳方案。記錄在案。最后組織人,財,物予以落實最佳方案。最后還要評估落實的決策方案。對于相同分數的方案,可以再給評價一次,取高分落實。在一些更加復雜的決策中,取前三名分數方案。可以設計決策標準,確定決策標準權重,權重一般總和是1.0,分配權重。給予每種標準決策1-10分評分值。
把每種決策標準權重X評分值=加權評分。取總加權評分值最高的分數方案。這就是大家認同的最佳方案。實施備擇方案,評估決策方案效果。評估決策效果分為A、B、C、D、E五級。A級是好,E級最差。參與者一般是高級管理人員,當然參與人員是管理方面的專家與技術專家最好。對于不同的參與者寫出相同的方案可合并為一條方案。卡片上寫下的方案不要寫上參與者的名字。
雖然說可以想出很多方案,但一定要有可行性,只有利用專家經驗判斷可行性,才能在現實中操作與落實。參與者每寫三條方案的時間控制在10分種之內最好。會議時間控制在2個小時最好,時間久了容易產生疲勞感。
這種會議有幾種好處:一可以培養管理人員的創新性思考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可以克服華盛頓合作定理帶來的負面作用,避免出現爭權戰。三可以發現比較優秀的管理者,可以解決后繼者的問題。四可以發揮民主作風,增加團隊凝聚力與合作力。
這是一種集體決策技術。
LCCT集體決策技術的原理及應用意義:
一是盧因的團體力學理論認為;當一個團隊和主要任務是作高質量的復雜決策時,最恰當的規模是7-11人。主持人或得主席人是正式的領導者,起會議的核心作用。主持人或主席人不參與會議方案的提出,而是作為問題提出者。解決問題或方案提出者是參與集體決策的其它人員。
二是集體決策的優點是創造性、效果、合法性、認同感、備選方案方面都比個人能作出更好的決策。集體決策的缺點是耗費時間,受到會議權威人物或團體思維的影響。而減少決策的有效性、準確性。使參與決策的人屈從權威人物或團體思維的意見。LCCT集體決策技術集合了集體決策的優點,克服和減少了缺點。主要表現在,作為領導者只是主持會議,提出要解決的問題。
而且其它參與者只秘密寫下方案,不參與對問題的討論,從而節省了時間。同時,此技術對會議時間作了限制。再者,只對大家共同認可的方案打高分,避免了權威人物和團體思維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了決策質量和參與決策人員的積極性。誰的主意好,方案好只要得到大家的認可給予最高分。就是滿意決策。
三是參與者寫三條方案能夠集思廣益比較適當數量的方案。如果方案數量高于三條以上,一是耗時,二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挖不盡的想法的。如果方案寫少了,提供不了多的解決方案,會使備選方案打折扣。所以,參與者每個人在卡片寫三條是最合適的。
四是LCCT集體決策技術能解決(確定性、不確定性、風險性)決策。
五是LCCT集體決策技術還可利用電腦替代卡片。參與者每人面前一臺電腦,每個人把三條寫好的決策方案用QQ、電子郵件、或者其它的適合的軟件系統,把寫好的解決方案提供給會議記錄人員。由記錄者收集所有參與者的方案后,用幻燈片或者多維立體全息投影技術等科技,顯示排列的方案給參與者看。由參與者針對排列出來的方案集體打分,選出滿意決策方案。
六是LCCT集體決策技術應用非常廣泛。無論是作重要決策、搞研發、合理化建議、選項目、選關鍵性因素,確定晉升人選等等都可應用此技術。值得推廣。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國品牌管理網》《中華管理在線》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絡的作家。研究領域:歷史,經濟,管理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