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7日,昔日無繩電話大王萬德萊破產清算,萬德萊曾經是一個讓人著迷的商業神話,一個吸引并激勵了無數有志青年的行業帝國。然而,最終的事實確是如此!
國內的企業界有許多有趣的現象,一家企業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其光環立即被無限放大,仿佛她立刻就變成了“金丸”—從內到外品質如一,實際上往往事與愿違。企業文化是支撐和驅動企業商業成功的強大動力,企業商業上的成功很容易被貫以企業文化上的成功,企業文化隨商業的成功很快被神話,于是這家企業的CEO就到處演講,四處招搖他的企業文化。
我在1999年接觸過萬德萊的一些高層管理者,翻開當時的工作日記,我對他們所展現的企業文化有如此的紀錄:“好大喜功;好為人師”。在他們高漲的熱情中,有強烈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盲目,仿佛萬德萊就是為完成縹緲的社會使命—如成為中國第一跨國品牌—而誕生和存在的。
核心價值理念或企業文化的成熟和清晰從來都不可能是直線的,它充滿了反復、曲折和不確定性(甚至偶然性)。在巨變的時代中,企業家最主要的任務,是為企業創造開放融合的文化氛圍以使企業贏向不同的明天。對應企業要回答的“我是誰?”“我將是誰?”“我應該是誰?”的命題之外,企業文化還必須回答“什么對我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我們必須堅持和摒棄的?”以及“行為—觀念的方法論”問題。
游走于道德和法律邊緣的企業行為幾乎存在于每一種商業活動中,它困擾著大大小小的各種企業,所以商業上的成功并不等于有優秀的企業文化,更不是這種優秀的企業文化的成功。
在中國,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做人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父一輩子一輩”,強調的是大回報,一時的得意并不能證明什么,必須講究“誠”、“信”、“義”,這有點像那句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企業如人,當企業在商業倫理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并恒久堅持,進而取得商業成功以后,企業文化就可以神化了。或者不要這個排序,也就是“正確的商業倫理+商業成功”實現以后,企業文化可以開始神化了。
作者:王吉鵬 北京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 趙穎整理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