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富饒的乳山大地上,有一座唐時已載入史籍的大乳山。因其緣于神話傳說三圣母在此地廣施母愛、惠澤蒼生幻化而成,又被譽為“母親山”。大乳山是乳山市的地理標志,乳山市因大乳山而得名。昔時的大乳山如“深閨姝女”不為世人所知,2004年因為一個人的深情眷戀,沉寂千年的“母親山”,過盡歷史煙云,從塵封中醒來。這位使大乳山煥發出勃勃生機并以新生的強勢在當今旅游業中聲名鵲起、蜚聲海內外,推動乳山旅游業高歌猛進的先行者,就是山東乳山維多利亞海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新利。他領導開發建設大乳山、集超前的思維和務實的作風于一身,融母愛文化理念和養生文化理念于一體,視生態建設為旅游發展第一要務,他決心將大乳山打造成國際性休閑度假勝地,并全面推向國內外旅游市場。
劉新利從事園林建設、旅游開發30余年,南下北上、屢建奇功。這位擁有高級園林工程師、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范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的旅游業開發者,在未開發大乳山之前,曾先后在濟南市園林局、濟南市動物園、濟南市植物園擔任主要領導。1995年任濟南園林開發建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劉新利帶領職工二次創業,南下海南建設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建設中,劉新利以超乎常人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帶領施工隊伍艱苦奮斗,將項目原定5年的建設工期縮短為1年半。高質量、高效率、精管理的建設成果在海南引起了轟動。當年海南省、三亞市主管領導的一番話,對劉新利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作了最客觀的評價——“三亞南山的建設開發,在海南無疑是園林旅游界的一場革命”。時年,《中國建設報》在頭版頭條對劉新利的先進事跡給予全面報道。“園林鐵軍”的美譽第一次出現在國家級媒體。之后作為乙方代表的劉新利被南山文化旅游區籌委會聘為甲方工程總指揮,又相繼參與了海口美蘭機場、海南海洋世界等工程大項的籌備和建設。2001年,他率領“鐵軍”揮師北上,成功開發了國家AAAA級濟南紅葉谷旅游風景區。2003年,劉新利又統率他的建設團隊再次南下,大手筆開發建設了貴州烏江紅色旅游景區和浙江東錢湖風景名勝區等國家級著名景區。
慧眼識福地 匠心獨運大乳山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旅游業已發展成為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乳山市地處沿海,陸海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旅游開發有著深厚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2004年,劉新利一行在時任乳山市政府市長李洪義、威海市旅游局局長高旭光的陪同下,先期來大乳山進行考察。那時的大乳山是一方蘊藏著福地養生條件和悠久母愛文化歷史的處女地,但多年無序的海產品養殖造成的海水污染、灘涂雜亂和頻繁山火嚴重地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智者的眼光總是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考察中,劉新利沒有被水土流失嚴重的劣質地貌遮住睿智的目光,而是以專業的素養透過表象,看到了這里的濱海優勢和潛在的開發價值。在綜合了多種優勢分析后,一個建設濱海休閑度假、開展福地養生文化旅游區的構想已在他的腦海里形成了清晰的輪廓。劉新利當即下定決心與乳山市政府簽定了開發建設大乳山的合作意向。同年8月,在乳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總控制面積52平方公里、規劃投資30億元建設以養生康體、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為主要旅游內容的大乳山濱海旅游度假區被山東省發改委正式立項。項目獲批后,劉新利本著“與山形水勢相輝映、與當地文化相銜接”的原則,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客觀分析了當地的人文歷史和旅游資源,將旅游品牌確定為“福地養生大乳山,母愛千年溫情灣”。對項目控制區域的功能區布局作了高標準的規劃設計,尤其是在景觀塑造上,打破陳規、除舊布新,在吸取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堅持自主創新,將當地地域文化植入景觀設計中,使景觀彰顯出立意新穎、文化厚重、造型獨特的多重效果。
在各方條件相對成熟的基礎上,2005年3月,劉新利的“園林鐵軍”進駐大乳山下,按照旅游品牌定位和總體規劃,拉開了建設濱海旅游度假勝地的序幕。大乳山的建設屬于大面積生地開發,水電路及辦公條件無一具備,創業之初的艱難不言而喻。劉新利排除種種不利因素的困擾,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地用行動實現著初衷的構想。冬天,劉新利一班人擠在冰冷的工棚中,全然不顧手腳的凍疾,精益求精地對項目建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反復論證;夏日,蚊蟲叮咬、日曬雨淋動搖不了他們的一往無前的建設信心,而是在逆境中始終意志堅定,頑強地拼搏著、踐行著......。冬去春來,寒移暑消,辛勤的付出終將換來豐碩的成果,劉新利矢志打造濱海度假勝地、實現發展“大旅游”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一年后,大乳山區域山變綠、水變清,沙灘潔白如銀,大地披上錦繡,山野換上新裝,昔日荒蕪不堪的大乳山一改滄桑之貌,向人們綻放出她最美的容顏。2006年8月8日,煥然一新的大乳山濱海旅游度假區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隆重開園,一期工程福運天來、荷合雙福、潤、琉璃雙塔、耕漁知趣等7個景觀項目同日向社會開放。這一年,大乳山景區被評為山東省旅游行業最具成長力品牌、省級園林示范單位。開工至開園,僅一年時間,大乳山如出水明珠,綻放在齊魯大地上,為社會廣泛注目,劉新利麾下園林鐵軍的“大乳山速度”在中國的黃海之濱再次創造了奇跡。
以造福社會為己任 生態建設扮靚大乳山
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促進旅游發展的基礎,只有依托優勢的自然生態才能保障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人們往往只關注變化后的大乳山,觸目青翠欲滴,放耳鳥語花香。殊不知在這光鮮的背后,從陸地到海域、從永久性建筑到臨時性建筑、從每一處景觀的醞釀到設計施工,無不凝聚著劉新利及其建設者默默付出的巨大心血和辛勤耕耘的勞動結晶。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劉新利鐘情山水,熱愛山水。對大自然的保護和尊重,是每一個從事旅游開發建設事業的有識之士必具備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這一點,我們從劉新利一以貫之的“保護第一,以發展促保護”的生態建設理念中可以看到明顯的軌跡。正如他在2008年接受《青島日報》記者采訪時所言:“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雖然50年后我們將把大乳山交到乳山父老鄉親的手中,但是開發建設以來,我們始終以乳山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旅游興市’發展戰略為指導,懷著對當地人民的尊重和對這方山水的敬畏,來對待大乳山的每一寸土地。”再如他在建設初期的項目調度會上所指出的:“旅游業要實現長足發展必須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條路的基點首要是抓好生態環境建設。”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言必行,信必果,言行一致是劉新利的人生信條。這一信條豐富了他的人格魅力,決定著他在今后的實踐中必將取得優異的成就。為徹底改善荒廢貧瘠的原貌,打造出一個欣欣向榮的新景區,他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生態建設上,將生態系統修復視為筑牢旅游發展的基石,貫徹乳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導與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基本方針,運用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堅持專業治理與發動群眾相結合、生態環保與發展旅游相結合,率領專業隊伍理水治污,植樹種草、清淤筑島、淘洗沙灘、鋪路架橋,大力進行景區生態環境改造。每逢動土,無論工程量大小,他總是要實地查看,和工程技術人員制定妥當的施工方案,將環保理念貫穿于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因而保證了在不破壞山體、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適度有序的保護性開發。時間見證著一切,理念決定著質量。截止2008年底,短短三年時間,大乳山已開放的5平方公里區域,在劉新利及其一班人的精心運作下,380萬株(墩)喬、灌木,100余萬株花卉,數百萬平方的植被布滿了大乳山的每一寸土地。特別是椰子、櫻花、碧桃、玉蘭等形成的特色植物園林和南方花草栽培的“百草園”,更為整個生態系統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展現了北方旅游景區難得一見的園林植物景觀。生態系統的建設使區內的自然環境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林木蔚秀、空氣清新、群鳥翩翔,大乳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人居福地、養生福地。
200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前外交部部長李肇星視察大乳山,對景區的生態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欣然為劉新利題詞:“邦舊命新,乳山新麗”。“邦舊命新”意謂昔日大乳山一片貧瘠,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的景區建設者經過艱苦奮斗使得這一方山水舊貌換新顏,使乳山向世人展現了非常美麗的自然景觀;“乳山新麗”則取劉新利先生之“新利”諧音,寓意在乳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劉新利帶領大乳山建設者取得了一系列的發展成果,將美好的環境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亮麗圖畫。幾年來,大乳山景區生態建設的經驗和作法曾被作為生態修復與再造的“樣板”在業內被廣泛推介,并被聯合國生態安全組織作為生態示范景區向國際社會推廣。
對接地域人文 打造文化旅游大乳山
相傳大乳山及其相鄰的小乳山、睡美人等自然景觀是三圣母姐妹護佑百姓黎民幻化而成。這些靜靜佇立在黃海之濱的奇山圣景承載著厚重的母愛文化,并因大乳山的開發建設“一朝天下知”。大乳山是乳山母愛文化的發祥地,母愛文化在乳山市有著悠久的傳承。在人類創造的多樣性文化中,母愛文化是最真摯、最樸實,也是最受人們敬仰尊重的一種家庭和社會文化。發展旅游離不開文化,弘揚文化同樣離不開旅游。劉新利深諳文化與旅游的互促關系,將文化視為旅游的靈魂和一項產品來培育,充分發掘大乳山母愛文化底蘊,以文化興區,以文化帶動旅游,力求將傳統資源做成現代產品。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產品,要傳遞給旅游消費者,必須借助一定的載體恰當地物化。在實踐中,劉新利將這種理念融入到景區建設中,以景觀為載體,生動地展現了鮮明的母愛文化特征,使景觀成為一種觀賞性與教育性真正融為一體的豐富的文化圖騰,有力地促進了以文化拉動旅游提檔升級、以旅游推動文化持久繁榮的同步提高。景觀“潤”、母愛文化苑、孝感動天及天地慈音牌樓、愛心紅摩房、乳韻等無不深深打上了母愛文化的烙印,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博大的母愛內涵和無私奉獻精神。在這個基礎上,劉新利以靈敏的視覺將文化品牌的塑造從以基礎性景觀為載體轉向更高層次的以舉辦母愛節慶活動為載體。每年一度的國際性“母愛文化節”,不僅達到了在國內國際上放大“母愛圣地、幸福乳山”城市名片效應,推動母愛文化從國學經典走向大眾生活,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而且通過活動開展將母愛文化打造成了國內旅游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從而收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成為拉動旅游經濟增長、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強力引擎,為鑄就優勢品牌、擴大景區知名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大乳山景區的氣候條件、物產、水資源也具有相當的優勢,這里山海相連、四季氣溫適宜、背山面海,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盛產種類豐富的海產品和土特產,各種有利于人體健康的野菜和藥材也隨處可尋,水資源除泱泱碧海,大乳山畔眾多“圣乳泉”淡水井也在當地久負盛名。優良的環境為景區打造福地養生旅游品牌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先決條件。在養生文化品牌確定前,劉新利在考察中就敏銳地意識到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最適宜人類休養生息的延年益壽福地,職業的敏感和企業家的高瞻遠矚又使他強烈地感受到未來大乳山作為高端景區應立足于引領時尚消費,依托優勢資源開展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等一系列與文化旅游息息相關的游客參與性、體驗性強的活動和當前旅游業由觀光向觀光度假轉變以及崇尚個性化需求的旅游新趨勢是密不可分的。調查研究是謀事之道,成事之基,也是保證科學決策、實現項目正確定位的基本條件。在隨后劉新利主持的長壽調查中發現,大乳山駐地總數僅607戶的3個村莊里,80歲以上的老人就多達百余位,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在這里也是屢見不鮮。其中西山村建國前黨支部成立以來11人村支書均建在,該村96歲的趙秀香、趙秀菊姐妹2008年被上海吉尼斯總部評為目前中國最長壽的雙胞胎。為充分利用此地優異的環境資源打造福地養生文化品牌,劉新利巧妙地將品牌建設定位與當地養生文化無縫對接(景區養生文化體驗區中的葫蘆山,相傳藥師佛曾為之開光施福,當地有敬奉藥師佛的習俗,且乳山歷史上也為佛、儒、道三家文化兼容并蓄之地),規劃建設了融佛、儒、道和中醫理論為一體的宗教養生文化體驗區,其中堪稱世界首創的園林景觀建筑藥師佛琉璃塔和日月同輝雙塔更是區內養生文化的集中代表。此外,養真舍、禪茶館等養生配套設施也極大滿足了旅客親身參與體驗養生活動的不同需求。因而通過依托天然養生環境,借助佛教場所倡導養生文化理念,將開展自然養生康體實踐與佛、儒、道養生理念有機結合,使游人在充分了解養生文化的同時,以科學正統的養生理論有效地指導養生實踐,從而促進了弘揚養生文化與推動養生活動的共同開展。
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年輕的大乳山濱海旅游度假區在劉新利先生的主持下,緊緊依靠乳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將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始終作為景區總體發展的主線,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前進中每一步都留下了閃光的足跡。建園3年來,大乳山景區在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四大片區和九大功能區總規布局日益成熟,發展大旅游的框架牢固奠定,在國內國際旅游界贏得了較高的美譽度,為推動乳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乳山市委書記傅廣照、市長高書良等市領導的高度評價。景區先后獲得中國十佳休閑勝地、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中華母親節率先舉辦單位、國際知名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并被選定為中國女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國際休閑產業協會永久性會址、國際生態旅游示范基地、美中貿易發展協會度假基地等;劉新利先生也因業績突出、項目建設創新被相關組織聘為國際休閑產業協會副主席、美中貿易發展協會副主席和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理事會副會長,并于此前2007年被中國工商聯等組織評為“中國策劃(旅游業)十大著名企業家”;2008年底,在山東旅行社協會和大眾日報社共同組織的2008年第三屆山東旅游年會評選中榮獲“輝煌30年.2008山東旅游風云人物”稱號。、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三年的奮斗、三年的壯舉,實現了大乳山邁向世界的夢想。劉新利先生匠心獨運、點石成金的妙筆,描繪出的人間傳奇和時代風景以及敬重這方山水的情懷,使寂寥千年的“母親山”從沉睡中醒來,煥發出熠熠奪目的光彩。現今,水墨丹青般新麗的景色和文化氛圍濃厚的母親山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閃耀在美麗的膠東半島。劉新利先生初衷發展“大旅游”的構想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明顯成果,這種構想下所付諸的科學實踐、科學理念必將引領著勤奮的大乳山人,在振興和發展乳山旅游業乃至山東旅游業新的征途上不斷抒寫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