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作者:林大偉)
LV為什么被看作“二奶包”?金融危機后,中國市場成為奢侈品的避風港?一個發展中國家何以成為奢侈品消費第二大國?“二奶”和貪官成為奢侈品重要消費者?日前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行的第二屆“頂級品牌高峰論壇”上,這些話題引起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的激烈討論。“奢侈品在中國”所引發的一系列畸形現象,正在沖擊著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心靈。
“暴發戶”、“富二代”
在國民消費能力普遍較弱的國情下,中國奢侈品的銷售額卻排名全球第二。奇特現象背后,究竟有什么社會推動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王德培直言不諱:“西方奢侈品消費群體大部分是中產階級,但中國的中產階層還遠遠沒有培育充分,現有的也顯然達不到這樣的消費水平。”
在中國,年收入超100萬美元的人已經超過100萬,這群“先富起來的人”主導了奢侈品消費。但在某些品類,比如包,也有眾多年收入低于50萬元的白領被“拖下水”,他們提前進入奢侈品市場不過是一種“炫富心理”。
而就算那一部分“富人”,大多是通過地產和證券“暴發”,屬于“草莽英雄”,真正的“紳士”少之又少。購買奢侈品很能滿足暴發戶的心理需求,中國成為奢侈品消費大國也就不足為奇了。此外,很多西方富人會將大筆財富回饋社會,但中國人在這方面意識淡薄,于是便衍生出了大量“富二代”、“富三代”,奢侈品代代相傳。
“二奶包”、“貪官筆”
一個年輕女白領開車去上班,肩背LV包。路人看到說,肯定是被包養的。女白領氣憤:你看過被包養的這么早起來上班嗎?這個網上流傳頗廣的段子被引用到論壇上。
在中國,奢侈品的使用者總會被貼上標簽。第一財經名主持袁岳笑稱,買LV包包的有兩類人:一類是“二奶”,一類是“富二代”。“二奶”生活空虛,內心也空虛,于是就買包。買完以后,依然空虛,于是再買個包,然后一個接一個,就買了很多個包。“富二代”心理壓力也很大,于是一個接一個,買了很多包。
筆呢?萬寶龍通常不是自己買的,收了一支又一支,也不知道怎么用。什么時候有用呢?直到檢察院來查了,發現家里藏了500多支萬寶龍的筆。
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不外以下四類:“第一是成功人士;二是正在邁向成功的人群;第三類是女性,中國的女性都喜歡優雅、高貴;第四類是年輕人,這部分群體相當多,收入并不高,他們熱衷名牌包包,但是又消費不起。怎么辦呢?他們買手機袋子,而不是包包。”智威湯遜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唐銳濤歸納道。
萬寶龍(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陸曉明認為:“中國的奢侈品多在一線城市發展,事實上,中國80%富裕人群不生活在一線城市。我們要發展到二、三線城市。”
憶漢唐、圖復興
提到奢侈品牌,所能想到的都是LV、Gucci、Prada、Hermes等國際品牌,中國本土的“奢侈品牌”卻鮮有人知。尤其在服裝領域,還是由國外品牌壟斷。
依文集團總裁夏華認為,很多奢侈品牌服裝都在中國生產,“我們的質量沒有問題。”
“我們的服裝穿在明星的身上,甚至是好萊塢明星。但除了這個圈子里的人,外界知道得很少。”高端服裝品牌創立人張志峰說。
所以他們正致力于“中國奢侈品”的復興。“我們是禮儀之邦,禮儀文明重要的就是衣冠文明。公元前100多年,輸往羅馬的絲綢成為西方貴族的奢侈品。唐朝,很多國家的服裝是借鑒我們的,尤其是皇宮貴族,今天的晚禮服就有當時的影子。遺憾的是我們的奢侈品未能企業化、品牌化。現在正是復興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