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司CEO,奧特里尼將專注于將英特爾虧損的通信芯片業務帶到正軌上來。不過,在芯片制造方面,奧特里尼將面臨艱難的抉擇。2004年由于需求低于預期,芯片巨人的庫存已經超過警戒線。英特爾表示,將在2005年削減芯片產品的產量。而且如果需求還不回升,英特爾將不得不關閉其部分老式工廠。
對英特爾來說,轉型期充滿了風險,也是對奧特里尼自信心的挑戰。
對客戶和市場變化的反應更敏感
與前幾任CEO不同之處是,奧特里尼認為自己更是一個產品型的領導,盡管自己不是技術專家,但卻對革新產品有著執著的追求和濃厚的興趣。在英特爾公司工作的30年間,其中在財務方面工作了5、6年,其余時間則用在了產品開發、銷售、營銷方面。奧特里尼時時關注產品,在產品決策方面介入的程度非常深,甚至超過了英特爾的一些工程師。
熟悉奧特里尼的人認為,與貝瑞特比較,奧特里尼對客戶和市場變化的反應更敏感。早在3年前奧特里尼就提出“計算和通訊正在不斷融合”的理念。他說,未來計算機將扮演更多的通信角色,而像手機等通信設備則具備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對一個非技術專家的人來說,奧特里尼不僅想像力十分豐富,而且很具有市場的前瞻分析能力。這也許是當前處于十字路口的英特爾最為需要的。
看好中國的需求
英特爾高度重視中國市場,認為中國目前已成為該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對半導體芯片的需求仍然十分強勁。最讓奧特里尼興奮不已的是中國市場所蘊藏的發展潛力。奧特里尼說:“中國只購買最新的技術。我們已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對于英特爾來說,中國是亞洲最重要的市場,而且將一直是重要的市場。”
2003年,英特爾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業額為37億美元,占營業總額的12%(英特爾在美國市場的營業額為74億美元,在中國臺灣的營業額為44億美元)。業內權威人士認為,中國是英特爾贏利最豐厚的市場。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市場對芯片的需求將以兩位數的速度遞增。相反,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后,美國市場對芯片產品的需求幾乎沒有增長。
對市場十分敏感的奧特里尼來說,中國市場也絕不僅僅意味著計算機芯片。它還是英特爾最具發展前途的智能電話芯片的廣闊空間。英特爾在這項業務領域僅開發了4年,每年在這個項目上的虧損額接近10億美元,奧特里尼把這看作是“交學費”。因為從戰略角度看,介入手機通信,是英特爾30年來最大的創舉之一。現在,奧特里尼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手機市場——中國寄予厚望,把它看作是實現英特爾再次騰飛的跳板。
英特爾,奧特里尼時代來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