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做事的目的(why):這件事情是否有必要(我親自)去做,或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意圖是什么;
3、組織分工(who):這件事由誰或哪些人去做,他們分別承擔什么工作任務;
4、工作切入點(where):從哪里開始入手,按什么路徑(程序步驟)開展下去,到哪里終止;
5、工作進程(when):工作程序步驟對應的工作日程與安排(包括所用時間預算);
6、方法工具(how):完成工作所需用到的工具及關鍵環節策劃布置(工作方案的核心)
7、工作資源(howmuch):完成工作需哪些資源與條件,分別需要多少。如:人、財、物、時間、信息、技術等資源,及權力、政策、機制等條件的配合。
8、工作結果(howdoyoufeel):工作結果預測,及對別人的影響與別人的評價或感受。
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方案之前必須弄清工作目標——活動所需達到的指標或結果;政策——工作開展的指導思想與行為準則(即可以怎樣做,又不可怎樣做);程序——確切方式、行事方法及其時間或邏輯順序與行為規劃。
按照項目管理的方法推進工作,簡單高效,且沒不會有任何失誤。
6、科學獎懲的激勵。科學獎懲的激勵是提高執行的源泉。有了科學獎懲的獎懲,組織的執行力就象是永不停息的發動機。激勵就是動力,員工就會由鏍絲釘變為發動機。有了好的激勵制度,馬不揚鞭自奮蹄,員工會自發的提高執行力。執行力=執行能力+執行動機+執行態度+有效促進+有效控制。這里所講的執行動機、執行促進和有效控制都是指激勵機制。員工不會做你需要的事,只會做你檢查和獎勵的事,執行力是查檢出來的。如果只有檢查沒有科學的獎懲,所有的檢查也會變得無能為力。共產黨最成功的法寶有一條就是科學的獎懲,如火線提拔、就地免職就是最及時的獎懲;打土豪分田地就是最現實的獎勵;農民翻身當家作主人是目標的激勵;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愿景的激勵。當前公司推進的利潤中心、責任中心、目標導向的績效管理、紅白票制度、季度增長提成、年度利潤分享、股票期權制度等就是短中長期相結合的科學的激勵機制。
要做個"執行高效"的經理人,要做好十項能力修煉,并養成七個高效習慣。經理人十項能力修煉是:設定目標能力、計劃能力、領悟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控制能力、授權能力、判斷能力、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別指望誰推著你走、忠誠于你自己的人生計劃、選擇不做什么更難、遠離角斗場的時代、換位思考的溝通、1+1可大于2、過著身心平衡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