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有過這樣一段笑談:“人有兩只眼睛,但都是長在前面的。如果把兩只分開,前后各一只,人就能同時看到前后兩面的東西……”我想如果眼睛換成這種長法,那將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人的視界,以及思維都將與現在不同,會更加豐富和立體。當然,這只是一項笑談。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對自己、對周圍事物產生“盲人摸象”的感慨,會為了看不清事物的全貌而懊惱,這正顯示出了人類自身存在的認識和學習的障礙。
這類現象在企業里已經司空見慣了——銷售下滑找銷售部的問題,票據管理混亂找財務部的問題,人員培訓效果不彰找人力資源部的問題……可是往往當我們深入探究之后就會發現,幾乎沒有哪個問題是單獨存在的,也很少有哪個問題是在一個部門的范圍內就能得到妥善解決的。品牌也是如此。
隨著“品牌”一詞熱度的加深,品牌的價值評估也隨之受到更多的重視。不過,對于品牌的評估,一些評估公司會員知名度、美譽度、聯想度、忠誠度來評估品牌的價值,有的則借用財務指標來衡量品牌價值。這些評估方法正確但不系統。就像盲人摸象,不是嗎?
在這里,譚小芳老師可以用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比如一輛汽車,它帶給使用者的實際利益是讓人能快速的從A點到達B點,任何汽車的功能都必須滿足購車人這一基本需求,我們稱之為利益關系。與此同時,對于同樣一款車,不同人對款式和色彩又有不同的需求,這就是個性化需求。為此,許多廠家通過在設計上不斷推陳出新,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以吸引消費者,而消費者也愿意為不同的款式支付更多的錢,這種關系就是情感關系。第三,汽車文化也在構建一種社會關系。
當有人問凱迪拉克的老板,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大眾還是福特,這位老板回答是:珠寶商和裘皮大衣制造商。這時候,汽車已經不是交通工具了,而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征,品牌成為了定義自我和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人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就是告訴我們凡事都要跳出來看,品牌也是一樣。譚小芳老師提出“不識品牌真面目,只緣身在品牌中!”的觀點,不可謂不發人深省?傊,當我們走出品牌的盲人摸象時代,企業的品牌戰略規劃才有章可循,企業的品牌行動才會有結果,企業的品牌投資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
(文/交廣商學院首席培訓講師譚小芳,預定譚老師品牌管理、品牌營銷培訓課程,請聯系13733187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