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和廠家的合作,就好像夫妻一樣。剛結婚時甜蜜恩愛,相敬如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口子”難免會有摩擦、爭執,甚至拳腳相加,發現雙方已經完全無法在一起“生活”,最后只有一條路——“離婚”。對于經銷商來說,結束和廠家的合作就意味著退出該品牌的市場。
在調查中,很多經銷商都直言在退市時受損失是無法避免的,10個經銷商有9個都在退市時吃了虧。經銷商的經濟損失一般有以下幾種:
1.庫存處理,舊貨轉新的經銷商時肯定要減價處理。 2.硬件配置損失,包括人員配置,車輛配置。退市后公司里有些員工和車輛就會失去作用,短時間內又不可能進行裁員或減少車輛,人員工資和車輛維護費用仍要負擔。 3.商超費用的損失。進店費、堆頭費、條碼費、促銷費、導購費一交就是好幾個月,一旦產品下架,這些費用都沒有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倉庫租用費,你租了一年的倉庫,剛用半年就退市了,剩下半年怎么辦? 4.一般廠家在退市時都會找出經銷商無數個市場操作不到位的理由,開始扣保證金、支持費用,損失就更大了。一些大的品牌如伊利、蒙牛等合同附加條款很多,前期市場費用投入也多,給經銷商造成很大壓力。
湖北赤壁的漆經理做伊利液奶已經8年。由于某些原因,漆經理今年3月上旬在閉戶申請表上簽字,退出伊利液奶市場。字是簽了,但麻煩也隨之而來:一系列的市場費用遲遲沒有報銷,倉庫里的存貨也沒有人來處理,這些損失加在一起,漆經理實在無法承受。他向省區經理反映情況,至今仍未能得以妥善解決。
經銷商如何在退市時協調廠家、客戶的關系,最大限度地保證自身利益不受損失,在廠商關系越來越微妙的今天,是每個經銷商都繞不開的問題。
一、續簽合同之前,先想清楚自己和這個品牌是否合適
漢中三信商貿公司經理許磊說,經銷商對待合同要冷靜理智,畢竟盈利是我們的首要目的,投入必須要有合理的回報。否則,再好的品牌,把自己陷進去了就是賠本買賣。我們今年1月退出了王老吉漢中市場。有人不理解,這么好的產品為什么不做了?今年是我們合作的第二年,要簽新合同的時候,我們發現合同內容對公司很不利,再做下去就會損失很大。首先配送成問題,我們的送貨車達不到廠家的要求;其次利潤降低了,廠家提高進貨價,卻不讓我們提高零售價。再次就是前期欠款太多。王老吉還要在當地找兩家經銷商,各負責一半市場,利潤就更少了。而且要求最低庫存是6000件,也就是40萬,成本太高。投入大,回報少,所以我們主動提出不做了。品牌再好,一定要和經銷商公司的規模和實力相配套,和你的經營思路配套,不配套就不能做,趕緊退市。
二、提前預判、慎重考慮,提前采取措施
經銷商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和心智,這是最重要的。退市之前要謹慎考慮。要仔細分析近半年以來的銷售情況,如果發現這個品牌再沒有能力增長了,市場上的競品又很強勢,再做下去只有賠錢,那么,你可以果斷做出決定,退。在正式和廠家攤牌前的3個月非常重要,要前3個月逐漸減少進貨量。原因很簡單,市場已經賣不動了,如果仍按照過去進貨很可能造成壓貨,最后造成庫存損失。
退市前,可以把銷售情況較好的產品投放到你的最佳渠道,那些不好銷售的產品就不賣了。因為退市后,廠家不再負責售后服務,以后的客服都是經銷商自己做。如果終端退貨,損失都是經銷商自己的。到那時如果再互相推諉,不接受退貨,你的信譽還會受損,對今后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退市時要有一個緩沖期,一般是在退市前的最后一個月。這時,經銷商更不可急躁。第一,經銷商可以主動為廠家介紹當地實力較強的新的經銷商,因為他的能力直接關乎你退市時利益得失。第二,當新任經銷商接手后,要按照合同上的條款進行退換貨。退市時要把產品集中起來,放到銷售較好的網絡,幫助消化庫存。當庫存減少時,正式提出退市,廠家肯定樂意幫你解決庫存。即使廠家不解決,也可以名正言順地交給新的經銷商。但如果你的存貨很多,廠家就會變一副嘴臉,而且新的經銷商馬上要進行市場鋪貨,新舊雙方肯定有一個要滯留庫存,此時廠家肯定支持新的經銷商,你的損失又增加了。
退市前,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要跟你的下游客戶打招呼,說明自己退市的情況。產品雖然不做了,但是網絡資源千萬不能丟,這是無形的資源,是你做下一個產品的基礎。品牌可以換,但客戶丟了可就不好找了。此時如果有客戶找你退貨或者換貨,一定要盡量幫助他們。都說患難見真情,你在自己困難的時候還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客戶一定很感動,今后他會一直跟隨你。所以,退市時維護客情比平時還重要。
最后一個月里,要和廠家商討貨款、支持費用的結算,一年內的返點、庫存如何處理等問題,簽訂退市協議后再撤退。尤其是要結算廠家承諾但仍未兌現的各種費用,要計算清楚,各項票據一定要保存好,自己留底,寄給廠家的時候盡量用復印件。一旦日后發生爭執,這些票據就是你的證據。曾經有個經銷商做一個米粉,沒想到后來該公司被收購了。結果市場也亂了,新貨發不過來,他只能退市。新的廠家業務經理讓他把所有墊付費用的票據都寄過去,結果寄過去以后杳無音信了,連證據都沒了,一下損失兩萬多元。所以經驗不是靠聰明得來,是靠教訓得來的。
廠商關系很微妙,一旦面臨退市,很可能引發各種矛盾,很多經銷商成了退市的犧牲品。陜西一位做蒙牛的經銷商說,做經銷商,自己一定要做大做強,否則永遠都會被廠家牽著鼻子走,即使退市,廠家也會百般挽留你,最后得以全身而退。這可能是所有經銷商安全退市的最佳解決方案。(作者見刊后請速與編輯部聯系)
作者:張帆 來源:《現代營銷·經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