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管理,因其顯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容易被管理者理解和操作,越來越成為企業管理上被注重的概念和思想。
執行力管理就好比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方法理論),李小龍憑它達到獨步天下的武功境界,但是,實際上李小龍是靠艱苦訓練獲得超乎尋常人的力量、速度、平衡和抗擊打力而制勝的。因此,企業執行力的提升還是需要管理者日積月累的修煉、企業全員的積極參與。
OE管理模式認為,企業管理者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修煉:
一、溝通
溝通在企業中其實是成本很高的。一是因為溝通確實很難,有理論說是八分之一溝通率----即從傳播者到行動者之間的信息損失一般可能達到八分之七,可見如何減少信息損失是需要技巧的。
另一方面,由于企業中的工作往往需要配合而人們一般不愿主動溝通-----同部門人員之間、不同部門之間、與外單位之間等等都會發生需要溝通的情形,但誰會主動溝通呢?企業中經常發生溝通中斷、延遲、失敗的情況,結果是企業承擔了因此導致的損失(也有暫時由客戶承擔損失的)。
OE管理模式認為,解決第一方面就是5E中的前2個E(結果導向和時間期限),解決第二方面問題是誰承擔工作責任(結果)那就由誰承擔溝通的主動。
在員工培訓中,最好安排關于溝通技巧的訓練。
在這里介紹管理學的SMART原則,可以用于改善溝通,當我們下任務或希望得到幫助時,我們最好考慮到確保對方收到的指令、信息符合:
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二、協調
商業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問題也會層出不窮,崗位職責、工作說明書、工作流程也會出現盲點或新問題,這就需要工作協調。
OE管理模式認為,協調是保障企業執行力的要素之一。但協調不是妥協、不是放棄企業的價值觀或基本原則,不能本位主義、混水摸魚、趁火打劫,而是優化企業的資源,需要相關員工更多的努力----最本質的目標是創造客戶、創造需求而維護企業的整體利益。
有時候執行可能需要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資源配合(人、財、物),如果投入不到百分之二十,那結果可能很糟糕。舉個例子說,一塊石頭放在平地上可能沒什么,而放在高速路上,就可能導致可怕的交通事故,如果從懸崖上掉下時,其勢能足以摧毀堅固的建筑。把資源協調調動在戰略上,從上到下形成有效合力,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饋
反饋是經典管理學理論的重要概念,也是執行力管理方法的中重要環節。
執行的好壞要經過反饋來得知。怎么反饋呢?
及時檢查工作進度、信息收集與評價而提出改善建議并實施,就是反饋。
反饋就是修正,保持正常方向或進度控制。
管理者要注意過程管理,掌握反饋技能,這樣對工作結果做到事前、事中控制。
四、責任
OE管理模式認為:工作即承擔責任,不承擔責任即無工作。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承擔責任,也意味著需要配合相應的權與利。責權利三者結合,遵從人性需求。
通過績效考核來推行責任意識,而不僅僅只是從單純的道德上來約束、希望員工承擔責任。從客觀上形成一種陽光下進行的獎懲制度,才能不會使執行作無用功。
通過書面協議的形式,以可以作為法律證據的形式確認眼功責任,從主要業績、行為態度、能力等全方位評價個體執行能力。
五、決心
OE管理模式認為:做決定是需要勇氣的,人往往害怕做決定。從心理學上容易找到解釋,人基本上是條件反射式的動物,并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人是通過理性而行動”的那樣。
企業管理者要進行管理創新,總要改變,可能會有所失去,可能有暫時的混亂,因“瞻前顧后、投鼠忌器”而猶疑不決,那么再好理論、再好的方法也無濟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