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民營企業和民企老板為何提倡和大力推行執行文化,對執行文化的老師與課程頂禮膜拜呢?
余世維的“贏在執行”、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西點執行力、總裁執行風暴等等還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執行類課程。中國民企真的缺執行,缺執行文化嗎?
執行為何大行其道?
執行文化,為什么在民營企業里大行其道,在國企或外資企業里就沒有這樣的主導型的提法呢? 根據我在民企工作十年經歷來做的總結:
一、老板的創業經歷決定執行文化的核心地位。 老板創業,從小到大都是親力親為、親手操作起來的,執行成為老板主導性工作;采購、銷售、財務、現場、客戶、售后等等所有環節一把抓,左手采購右手財務,一 個人頂幾個人用,既是投資者也是經營者。企業時刻面臨著生存與倒閉的壓力,不斷尋找業務突破口,老板對業務進行不斷改進和微笑創新,甚至依靠跟人魅力,贏 得業務突破,從而發展壯大。在執行中,業務實現突破,在執行中企業取得發展,在執行中,老板財富積累企業成功,于是執行自然而然成為成為的主導工作和核心 地位。
執行成為老板的一個習慣,老板執行中歷練,企業在執行中成長發展并不斷取得成功。隨著時間的推移,執行在日積月累中,成為一種老板的習慣,企業的習慣,自然而然執行也成為企業的主流文化。
二、執行文化成為企業發展之后的矛盾。 最近幾年火爆的執行類講座和課程,可謂是鋪天蓋地,“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各個企業里都是執行培訓的課堂。
孰不知,企業在成長之后的問題,一竿子插到底執行模式不再適應企業發展,執行也不是企業主導性工作。
從企業管理角度來說,企業的核心工作從以執行為導向為文化轉向以戰略為導向;從企業管理機制來說,企業開始形成新的管理機構,有戰略決策層、執行層和操作層,戰略導向與執行落地同等重要;從企業運作來說,先有戰略后有執行,戰略是執行的思想,執行是戰略的落地。
多數稍大的中型企業,還處在執行為主導的事務性管理模式之中,導致操作性工作量巨大、以過程管控為主、企業藍圖愿景缺失、戰略方向模式,導致企業導向不明確、效率不高、凝聚力不強。
細節執行的習慣形成了民企老板執行思維模式;老板擅長執行,對執行細節把握非常到位(當然主要是經驗性的): (一)老板強抓細節執行,經理管理核心戰略;本 應做戰略的人抓執行,抓執行的去管理戰略,管理錯位。 (二)最近幾年,江湖術士傳播的“執行文化熱”,奉合民企老板戰略迷失、治企不力的心底迷茫,讓執行 文化更是大行其道。 (三) “人 心隔肚皮文化”的中國文化,很難在民企老板與職業高管間形成所謂的老板“信任”機制;而企業與經理人委托機制在中國民企尚未成熟,基本是人治狀態。 (四) 中國文化基因培養了執行思想。中國三千年傳統文化,是帝王文化。帝王文化的本質是什么?思想統治——黃帝為天子,上天之子,順天意,服從思想——皇帝金口 玉言,臣子絕對服從。執行,在許多企業、很多老板中就被理解成為服從。
張之洞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開啟中國維新思潮;毛澤東堅持中體西用結合,結合孫子兵法和太極策略,將馬克思主義轉化為毛澤東思想;陳春花教授,在中體西用基礎上,對中國企業發展理論作出精確提煉——“中國理念,西方標準”。
戰略是決定方向,細節決定執行。
先有戰略后有執行,戰略與執行是相輔相成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儒家的仁者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都是中國從修身、治國、修心 的方面做得深入探索,中國從來就不缺戰略和思想;于是乎,在中國民企快速發展期,培訓界頂禮膜拜的執行力成為解決民企成長困惑的有力武器,同時部分程度上 稀釋了企業發展與管理無序上的矛盾,也滿足了民企老板的人治本質的思想和虛榮。
作者:汪中玉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