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8并非易事——這一年有如此眾多的事件發生,這一年與2007的反差如此強烈。無論對中國住宅行業還是萬科而言,2008顯然無法以輝煌載入史冊。但惟其如此,它帶來了更多引人深思的內容,而這或許是我們得以在2008收獲的最大財富。”
這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萬科“致股東”信的開頭,這是在做強與做大博弈中的勝者,能在此刻用散文式的信開頭,的確不易。早在2002年,深萬科總經理郁亮就談到:未來十年萬科的中長期發展是“有質量的增長”,持續領跑房地產行業。而在更早前的1992年,王石便提出了萬科超過25%的利潤不做。1988年深圳萬科成立后,于1991年在深交所掛牌交易,成為大陸首批公開上市企業。萬科當時除了銷售儀器,還有零售、代理等各類毫無聯系的業務,房地產也是其中之一,在經過做大與做強的博弈后,1992年王石決定全面轉型,砍掉一些不相干的項目,一心只做房地產,也就有了萬科超過25%的利潤不做的說法。
而另外一個實達,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作為一個上市公司,把“做大”定為自己的戰略,落得個因連年虧損而被ST。首先,以“做大”為目標違背了一個上市公司最基本的經營目的,反映出實達和目前許多的“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不純,沒有把資產安全和資產收益放在應有的位置;其次,以“做大”為目標太寬泛,對企業的戰略選擇,戰略實施方式和融資政策等沒有足夠的約束,不能夠防止高層管理者采取冒險等激進行為。如果以“做大”為目標,那么最容易的就是什么都做,逮住什么是什么,包擴所有的行業、每一行業都縱向一體化,每一個產品都參與全球競爭,而且全部采用購并的方式,戰線拉長,全線危機。
筆者認為,對于做大與做強,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一、先做強、后做大
先做強,后做大,大而不強是虛胖,虛胖的企業難以做強、做久。對此,中國已有太多迅速膨脹,然后又迅速崩潰的例子,從早期的“三株”、“巨人”、“亞細亞□”,到今天的“江龍控股”與“飛躍縫紉機”,大而不強的企業在中國枚不勝數,即使一些領先地位的企業的根基也是非常薄弱的。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講,做強才是根本,做大不過是結果,外在表現而已。只有做強的企業才會真正做大,一個企業能否最終做大,要受很多條件限制,如人文、社會環境、國家發展、世界經濟狀況,以及行業本身的特征。一個強大的企業,必然會逐步發展到一個比較合適的規模。這個規模可能很大,也可能不大,因為最合適的規模是由企業所在的行業所決定的,可以在行業里成為小巨人。哈佛商學院西蒙教授所寫的《隱性冠軍》描述了一大批不大卻是很強的世界級企業,他們在自己特定的領域內已經達到了最佳規模,同時擁有霸主地位。在社會經濟領域,強和大也并不一致,例如人們常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而不是制造業強國,中國是鋼鐵大國而不是鋼鐵強國等,就能說明大不一定強。
二、先做大、后做強
先做大,后做強,在做大的過程中解決做強的問題,大也是強的具體表現,做大與做強聯系在一起,并認為企業做大與做強是一致的,一個企業做大的過程就是做強的過程。國際上按照銷售收入進行排序的前500名大企業,習慣上被稱為世界500強。
中國絕大部分資源型產品,基本上都是靠著先做大,后做強。根據2008年的中國十大企業排名,基本上全部屬于資源壟斷,不外乎資源壟斷型企業,其中包括牌照資源、號碼資源等這些在市場準入方面的壟斷。在企業做大之后,產生了規模效應,并相應提高了進入門檻,更加突出壟斷的優勢。在今天,大企業在防止被國外兼并重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兼并重組一方面壯大了自身的力量,另外也削弱了競爭對手。
排名 企業名稱 1、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2、國家電網公司 3、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4、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6、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7、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中國銀行 9、中國農業銀行 10、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三、做大與做強的相互統一
過分強調企業先做大后做強,或先做強后做大都是不合適的。做大和做強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統一于企業發展全過程之中。并沒有嚴格的標準來界定企業做大到什么規模才開始做強,也沒有嚴格的標準界定企業做強到什么程度才開始做大。做大和做強可以相互促進、補充。一方面,做大為做強提供物質基礎和條件,一些社會資源也會向大企業傾斜,的如研發資金。并且一般來說,企業做大會相對增強抗風險能力。在短期內,當做大的機遇到來時,企業應抓住機遇擴張規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大可以有效消滅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從中長期來說,只有競爭力強的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才能做大,否則,在做大的過程中,會被累跨。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經濟效益,做大和做強都是手段。但競爭力強的公司往往盈利能力也較強,而企業單純規模膨脹不一定盈利能力就強。雖然企業短期內可以承受有較大的銷售收入而沒有銷售利潤,但長遠來說這樣肯定不能生存。企業關鍵是要把規模擴張轉化為經營效益,競爭力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和命運的所有因果關系中最值得關注的因素。
關于做大與做強,要將公司的經營模式轉變為盈利模式,方為長久之計。互聯網也開始從燒錢到自保再到盈利的轉變。只有經營模式而沒有盈利模式的企業最終是要淘汰出局的。在我國經濟體制由傳統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過程中,更應強調穩健經營、也更加強調做強,反對片面的追求做大。
作者:趙梅陽 來源:價值中國 |